文/代聖 攝影/王文彥
從國中開始,輔導室就是我不想上課時最好的去處。
對我而言,全校最好的老師是輔導老師,他讓我覺得被認同、被尊重,從不會趕我回班上上課。輔導老師見到我時會問問近況、心情美不美麗、有沒有發生好或不好的事情,幫助我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轉變心態,我每次都能抱著愉悅的心情回到班上。
但除了生活,在運動上,我們也常遇到難題:投籃投不進、訓練有瓶頸,比賽時都沒辦法發揮該有的表現。對此,我們會說『失常了』、『狀況不好』、『壓力太大』等的心理因素所導致。那當心理因素影響運動表現時,可以找誰協助呢?
答案是『運動心理諮商師Psychologist』。
一般人聽到這名詞可能會認為是心理諮商或心理輔導相關的職位,是心理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其實並不全然。在台灣雖然還不普遍,不過在歐、美國家,運動心理諮商已經是很熱門的一種專業項目。就像體能教練會訓練學生耐力、肌力、柔軟度等身體能力,運動心理諮商師主要就是協助提升『自信心』、『專注力』、『壓力』等心理能力,使運動員在遇到心理障礙時能迎刃而解,甚至提前作好心理準備,以應變接下來的運動、訓練和比賽。當然,在運動員遇到困難或瓶頸時,我們也絕對會支持、陪伴、聆聽,並協助整理問題或是尋找解決之道。
訓練運動所需要的心理能力稱為『心理技能訓練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而訓練心理能力就像訓練身體一樣,必須要持續一段時間,並且在有計畫性的前提下進行。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生理,一位好的運動員,不只是身體要訓練,心理也需要準備好才能發揮該有的能力水準。
自由潛水 X 運動心理
在講如何訓練心理技能之前,你必須先瞭解所從事的運動的特性是什麼,才能知道此運動所需要的心理能力和可能會面臨到的心理問題。
自由潛水(Free Diving)是一種極限運動,強調參與、娛樂和勇敢的精神,追求跨越心理障礙時所穫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在自由潛水中,我們追求的是“更深、更久、更輕鬆”,因此除了練習下潛的所有技巧,也會訓練二氧化碳耐受度來增長閉氣時間。
憋氣是自由潛水最大的特殊性,而我們所有的動作像是躬身下潛、踢腳、平壓都會消耗氧氣,甚至大腦運作也是需要氧氣。所以在心理上,我們必須盡可能降低大腦運作。
首先我們需要將下潛的所有動作,熟練成能自然反應做出的流暢動作。舉例來說,像是爬樓梯,剛學會走路的小孩動作是不協調的。他必須一階一階走,從視覺評估每一階的落差有多高,學習腳須要抬到多高,並且在單腳站立時找到身體的平衡,最後在不斷地練習後,由無數失敗與成功的經驗,讓爬樓梯的動作熟練成為不須經過大腦思考,一個自然地反射動作。這個從初學到精熟的過程我們稱為『自動化』。
但自動化並非完全無意識地做出動作,當遇到障礙或問題時,大腦就會有意識的調整、排除障礙。例如我們走路的動作已經自動化,但是眼前出面一攤水或門檻時,我們會很自然地抬腳跨過。自動化其實是大腦使用最少能源控制動作,卻保有最省力最有效的動作技能。當我們練習得非常熟練,使動作達到自動化後,我們的大腦將會大幅的減少氧氣使用,接下來腦中要解決的就只剩下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了。
自由潛水需要排除雜念、克服黑暗及水深的恐懼,以及呼吸反應所帶來的不適。遇到大浪或強流、海溫低或能見度差,每個人對於這些大海的變因,情緒反應都不同。有的人是興奮、開心;也有的人是擔心、害怕甚至是恐懼的。在自由潛水中,這些情緒會使心跳率上升,也就增加耗氧量及加快體力的流失。我們需要平靜的情緒為下潛做準備,而情緒是由腦中的想法所反映出來。
當大腦接收著大量外在和內在的訊息而活躍時,會消耗許多氧氣。若訊息是負面的話,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會變得負向,甚至會出現不安的情緒。接二連三的負面影響,使得自己的狀況越來越差,甚至無法抑制,進而出現肌肉緊繃、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等生理狀態。我們該如何處理這些情況的發生呢?
當我們能將負面訊息出現時立即解決(例如:知道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在這之前做足功課,閱讀相關知識,擬定應變措施),甚至減少訊息的接收及減少想法的出現(例如:專注在呼吸,或是專注在導潛繩上),就能夠大大降低負向思想的產生;當我們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管是有透過深呼吸回到平靜的狀態,在腦海中想美好的人事物,甚至哼能讓自己愉快、舒服的歌曲(延伸閱讀:多閉一口氣──冬季選集),即可減少體力的流失,讓更多的力氣和氧氣留在所需要的地方。
想要精進一項運動,除了生理的訓練外,心理訓練也是不可欠缺。有系統性、持續性的心理技能訓練可以使我們減少大腦想法產出,甚至達到無思想的狀態。當然學習新的心理技能不是一蹴可及,但只要願意去學習,經過一段時間不斷地練習和修正後,對於提升自由潛水的表現,一定會有莫大的幫助。
[sc name=”LINE 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