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纖長蛙點點名,12雙蛙鞋的泳池平潛測試分析
自由潛水長蛙鞋的選擇性越來越多,不僅材質有塑膠、橡膠、玻纖與碳纖,在價格上也是琳瑯滿目。這些蛙鞋有什麼分別?到底哪一雙蛙鞋比較好?這次我們邀請阿倫教練,針對市面上的碳纖長蛙鞋作一系列測試。從開發中的小懶魚短蛙到超過100公分的C4長蛙鞋,一共12雙碳纖蛙鞋,阿倫教練用四種不同的踢法,一一感受每雙蛙鞋的個性,來告訴你這些蛙鞋有什麼特色。

測試時間:2018/12/25
測試地點:松山運動中心
測試距離:25公尺
測試深度 2.5米
測試方式:DYN
測試人員:阿倫 身高184cm 體重84kg,平時踢蛙鞋的硬度都偏硬
以四種踢法測試:
1. 雙腿前後開度較大,用力夾水兩次後漂浮一段距離 (以下稱”兩下踢法”)
2. 雙腿前後開度較小,輕鬆擺動六次後漂浮一段距離 (以下稱“六下踢法”)
3. 雙腿不間斷連續擺動,依不同蛙鞋特性來全力衝刺 (以下稱”加速踢“)
4. 身體保持直立,蛙鞋持續擺動,保持頭部露出水面 (以下稱”直立踢“)
測試蛙鞋:
抹茶(硬)、CETMA EDGE (中)、Layfish(硬)、C4 ALL BLACK HT(硬)、GFT FORCE(硬)、Lazyfish舊版(中)、Alchemy-V3(軟)、GFT ONDA(碳纖單一軟硬度)、C4 Volare HT (軟)、Mantra CWT 、Lazyfish短蛙、CETMA短蛙等12雙蛙鞋。

客觀數據
硬度「硬」的蛙鞋:抹茶(硬), CETMA EDGE (中), Layfish(硬), C4 ALL BLACK HT(硬), GFT FORCE(硬)
1. 兩下踢法:平均次數9.57次,平均時間22.77秒
2.六下踢法:平均次數16.71次,平均時間23.71秒
3.加速踢:平均次數26.14次,平均時間 15.33秒
硬度「軟」的蛙鞋:懶魚舊版(中),V3(軟),GFT ONDA(碳纖),C4 (軟),Mantra CWT
1.兩下踢法:平均次數10.33次,平均時間23.80秒
2.六下踢法:平均次數18.17次,平均時間25.30秒
3.加速踢:平均次數27.50次,平均時間16.00秒
新短版蛙鞋:小懶魚、CETMA
1. 兩下踢法:平均次數11次,平均時間23.05秒
2.六下踢法:平均次數18次,平均時間24.75秒
3.加速踢:平均次數28.5次,平均時間15.60秒

客觀數據分析
硬蛙鞋
硬度「硬」的蛙鞋 蛙鞋在3種踢法上的數據都最好(踢的次數少,速度最快)。
在兩下與六下踢法的測試比較下,兩下踢法的結果有最佳數據,實際的感受上也是硬踢法最省力也最有速度感;在六下踢法上雖然有很不錯的數據表現,但乳酸堆積的程度普遍多,所以踢起來腳比較酸。
加速踢:硬度「硬」的蛙鞋在加速踢次數最少,速度最快,但踢的力量要花最多。
直立踢:普遍擺幅較大,踢的次數少,使力較大但可以讓腿部休息得時間較多,有比較輕鬆的感覺。
軟蛙鞋
硬度「軟」的蛙鞋使用兩下踢法的感受是腳使不上力,因為蛙鞋軟所以回饋速度慢,所以用力夾水反而覺得沒有力量。
採用六下踢法明顯感覺到軟蛙鞋的優勢,雖然擺動次數多一點,速度慢了一點,但踢起來非常的輕鬆,乳酸堆積的很慢。
加速踢:需要快速而小幅度的擺動蛙鞋,就可以獲得速度,表現上雖然慢於硬蛙鞋,但感覺上腿較省力。
直立踢:擺幅小且快速的踢動,會讓休息時間短,所以很容易很喘
短蛙鞋
短蛙鞋的測試數量少,所以以整體表現來分析,基本上表現是介於兩類的蛙鞋之中,短蛙鞋踢起來因為沒有長蛙鞋的擺幅,所以踢的次數上較接近軟蛙鞋,但硬度與踢的感覺比較接近硬蛙鞋。另外在短蛙鞋的測試,有加上單蹼踢法測試。
主觀感受:
Molchanovs 抹茶蛙鞋(硬)

兩下踢法
回饋感:強、清楚
輕鬆程度:佳
夾水回饋力量強,且不感覺重腳,所以次數最少速度最快,建議適合腿力較強的人使用
六下踢法
回饋感:中等、清楚
輕鬆程度:吃力
需要較大力才踢得動,所以六下快速擺動下顯得吃力。
快速踢法
回饋感:清楚,擺幅可較小踢動
輕鬆程度:一般
使用擺幅較小的踢法,但硬度硬需要花的力氣大,可以獲得動力充足,但乳酸堆積快。
直立踢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佳
擺幅可以較大來踢,讓交錯時較有時間休息,踢起來輕鬆
參考售價:16500元
—
CETMA EDGE (中)

兩下踢法
回饋感:強、清楚
輕鬆程度:佳
夾水回饋力量強,且不感覺重腳,建議適合腿力較強的人使用。
另外此雙的腳套是Mares,舒適程度佳。
六下踢法
回饋感:佳、清楚
輕鬆程度:佳
令人驚豔的是硬的蛙鞋踢起來有軟蛙鞋的特性,乳酸堆積不明顯
快速踢法
回饋感:清楚,擺幅可較小踢動
輕鬆程度:一般
明顯感覺硬度硬,所以若踢得動的前提下,可以獲得足夠的回饋力量
直立踢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佳
擺幅可以較大來踢,讓交錯時較有時間休息,踢起來輕鬆
參考售價:16800元(搭S-wing腳套)
—
Lazyfish懶魚 (硬) 新版

兩下踢法
回饋感:強、清楚
輕鬆程度:佳
夾水回饋力量強,踢起來稍微吃力一點點,但不感覺重腳,次數與速度表現都是第二,建議適合腿力較強的人使用
六下踢法
回饋感:佳、清楚
輕鬆程度:稍微吃力
使用擺幅較小的踢法,但稍微需要多花力氣。有乳酸堆積,但程度還可以接受
快速踢法
回饋感:佳,清楚,
輕鬆程度:一般
腳力強,踢得動可獲得好的回饋。
直立踢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佳
擺幅可以較大來踢,讓交錯時較有時間休息,踢起來輕鬆
參考售價:15800元(黑色)、17600元(大理石紋)
—
C4 ALL BLACK HT

兩下踢法
回饋感:模糊,需要等一下才有回饋
輕鬆程度:吃力
鞋板明顯比前面三雙蛙鞋長,擺動速度不能太快,要等尾端回彈。
腳套入口處幾乎沒有彈性,進入後間隙大,此腳套明顯與腳不合。可能會影響表現。
六下踢法
回饋感:模糊
輕鬆程度:尚可
需要等蛙鞋回彈動力才會出來,所以腳會停留在最開的位置,等鞋版末端,但這個位置也會造成阻力太大
快速踢法
回饋感:模糊
輕鬆程度:一般
要等較長蛙鞋的末端回彈,踢的次數可以少,乳酸堆積慢,速度較慢
直立踢
回饋感:模糊
輕鬆程度:吃力
往前踢的時候很明顯感覺到乳酸堆積
參考售價:16400元
—
GFT FORCE(硬)

兩下踢法
回饋感:模糊,需要等一下才有回饋
輕鬆程度:一般
蛙鞋長,也要等回彈,所以滑行的速度較慢。
鞋板長且較窄,所以腳必須維持平行,若腳有一點歪掉,力量回彈會被吃掉就顯得沒力
採用Swing腳套腳。
六下踢法
回饋感:中等,清楚
輕鬆程度:一般
雖然硬度硬,因為鞋板長,所以有軟蛙鞋的特性,但需要腳力較強的人才能駕馭踢軟的踢法。
快速踢法
回饋感:模糊
輕鬆程度:一般
踢起來有點像是軟蛙鞋的感覺,因爲鞋版是最長的,要花力氣踢但回饋的感覺像是軟蛙鞋。
直立踢
回饋感:模糊
輕鬆程度:吃力
鞋面長,擺幅要拉更開才會踢得開,在最開的地方又要等回彈
參考售價:21650元
—
Lazyfish懶魚(中硬度)舊版

兩下踢法
回饋感:略差,動力無法完全傳導到鞋版
輕鬆程度:一般
用力踢時,彎折處較接近腳套
六下踢法
回饋感:佳,清楚
輕鬆程度:佳
擺幅不用太大,鞋版回饋速度就有明顯增加,表現幾乎是最好
快速踢法
回饋感:佳,清楚
輕鬆程度:佳
使用小幅度的踢法,速度感佳
直立踢
回饋感:模糊
輕鬆程度:佳
鞋板彎折明顯靠近腳套,所以要等鞋板開始回彈時才能回踢
參考售價:15800元(黑色)、17600元(大理石紋)
—
Alchemy-V3 (軟)

兩下踢法
回饋感:略差,動力明顯不足
輕鬆程度:一般
用力夾水時,蛙鞋回饋速度較慢,所以踢的次數增加,漂浮距離較短
六下踢法
回饋感:佳,清楚
輕鬆程度:佳
乳酸堆積不明顯
快速踢法
回饋感:有點模糊
輕鬆程度:佳
順順的擺動維持速度,沒有衝刺的感覺
直立踢
回饋感:稍嫌不足
輕鬆程度:一般
腳的開度小才能踢得動,休息間隔不足
參考售價:19600元
—
GFT Onda (碳纖單一硬度)

兩下踢法
回饋感:較差, 腳板長
輕鬆程度:吃力
腳板長且軟,夾水沒有明顯的推進力,
腳套比較不合腳可能有影響
六下踢法
回饋感:一般
輕鬆程度:佳
乳酸堆積不明顯,鞋板長,需要等回彈,加上硬度軟所以要等更久
快速踢法
回饋感:模糊
輕鬆程度:一般
回彈慢所以踢的次數多,沒有強烈的衝刺感
直立踢
回饋感:模糊不清楚
輕鬆程度:吃力
腳的開度小才能踢得動,休息間隔不足
參考售價:20650元
—
C4 Volare HT(軟)

兩下踢法
回饋感:不佳
輕鬆程度:一般
腳板長且軟,夾水沒有明顯的推進力,
腳套比較不合腳可能有影響
六下踢法
回饋感:模糊
輕鬆程度:尚可,但踢的次數很多
乳酸堆積不明顯,鞋板長,需要等回彈,加上硬度軟所以要等更久
快速踢法
回饋感:不足
輕鬆程度:一般
動力沒有辦法跟上擺動,鞋面長且軟,踢的次數多速度慢
直立踢
回饋感:模糊不清楚
輕鬆程度:吃力
因為鞋面長軟,所以往身體後方後擺的時候,特別需要壓腳背讓蛙鞋回彈的速度增加
參考售價:17400元
—
CETMA – Mantra CWT

兩下踢法
回饋感:一般、清楚
輕鬆程度:佳
用力夾水衝刺感稍嫌不足,但回饋力量清楚
六下踢法
回饋感:佳、清楚
輕鬆程度:佳
本次軟蛙鞋來說速度最佳,踢起來輕鬆,速度感好
踢起來輕鬆,且有速度感,乳酸堆積不明顯
快速踢法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軟蛙鞋最佳
連續擺動小幅度踢,乳酸堆積不明顯
直立踢
回饋感:清楚,但要等鞋面回彈
輕鬆程度:稍嫌吃力
腳的開度小才能踢得動,休息間隔不足
參考售價:18600元
—
小懶魚(測試版)

兩下踢法
回饋感: 佳、清楚
輕鬆程度:一般
整體感覺與踢硬蛙鞋感覺差異不大
六下踢法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吃力
感覺像是踢硬蛙鞋一樣,乳酸堆積明顯
快速踢法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一般
明顯感覺度不用等回彈,利用較多腳力來帶動蛙鞋,沒有長蹼面的特性
直立踢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吃力
腳的開度小才能踢得動,休息間隔不足。感覺是踢硬的蛙鞋,但是要用軟的頻率較高的踢法才踢得動。
單蹼Dolphin kick踢法
回饋感:強、清楚
輕鬆程度:稍微吃力
與踢單蹼的感覺相似。
參考售價:未上市
—
CETMA Dynami-tech 短蛙鞋

兩下踢法
回饋感: 一般、清楚
輕鬆程度:一般
感覺是踢軟的長蛙鞋
六下踢法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佳
乳酸堆積不明顯
快速踢法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一般
鞋子軟,所以要多踢很多組。
直立踢
回饋感:清楚
輕鬆程度:輕鬆
感覺踢軟的蛙鞋,但不需要頻繁擺動
單蹼Dolphin kick踢法
回饋感:模糊不清楚,沒有力氣
輕鬆程度:一般
動力稍嫌不足,推進力較差
參考售價:12800元
—
結論:
沒有絕對好與壞的蛙鞋,只有適合自己的蛙鞋!!
蛙鞋的選擇有很多面向可以參考,例如:硬度、腳套、長短、圖案。
本次的測試僅針對功能性來測試,透過模擬不同的腿力,不同踢法,在各種蛙鞋上達到最佳的效率。這些數據可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是絕對,因為你我的體型與腿力是不同的。
曾經有一位高壯的朋友,腿力很好,但是添購了一雙軟的蛙鞋。在踢法沒有調整的狀況下,蛙鞋很明顯不適合自己。
所以蛙鞋沒有絕對的好壞,只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蛙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