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杜
崔妮蒂·布利斯飾演的小杜 (來源 / 二十世紀影業)

3個打造《阿凡達:水之道》Metkayina自由潛水天堂的關鍵人物

2022年12月《阿凡達:水之道》席捲自由潛水界,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呈現自己對大海與自由潛水的熱愛,13年的累積除了震撼人心的視覺、聽覺體驗外,潘朵拉星球的大海深深吸引著自由潛水員。

能見度超高的Metkayina Village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呼喚Ilu就能乘著牠出發去探索。夜潛時,可以背上Gill Mantle延長潛水時間,到發光的祖靈樹旁享受水下的寧靜,潛水完就躺在巨大紅樹林樹根的帳蓬內休息。

如果覺得Ilu速度不夠快,還可以挑戰戰士專屬的巨大飛魚Skimwing。累積足夠的人品,也有機會遇上Tulkun洄游的日子,聽牠們訴説豐富的家族歷史和文化,一起詠唱音樂與詩歌。

阿凡達礁人族
Metkayina Village的酋長東諾瓦力與酋長之妻洛納 (來源 / 二十世紀影業)

除了高超的動畫技術,要實現這一切需要將整個團隊打造成「自由潛水表演專業」。過程中有三位關鍵人物,成功讓所有演員與工作人員一躍跳進潘朵拉 Metkayina Village 的湛藍海水,分別是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國際自由潛水表演協會創辦人柯克·克拉克,以及監督潛水大師約翰·加文

導演 詹姆斯·卡麥隆

“大海中有太多我們不知道的事物。而我希望在破壞大海之前,我們能向大海學習。

導演卡麥隆有多年的自由潛水經驗,在大海中自潛是他嚮往的生活方式。而這部電影訴說著他對海洋、潛水的感情,「我希望電影看起來像是人們生活在水中,因此他們必須學會自由潛水。就像是拍攝西部片,你需要學會如何騎馬一樣。」他解釋為什麼執著於《阿凡達2:水之道》的演員都需要學會自由潛水。

阿凡達導演卡麥隆
「我希望電影看起來像是人們生活在水中,因此他們必須學會自由潛水」導演卡麥隆説 (攝影 / Mark Fellman,來源 / 二十世紀影業)

過去大部分好萊塢電影中的水下鏡頭都是透過「乾轉濕」(dry-for-wet) 技術拍攝,演員在綠幕前拍攝,最後再合成到水中世界。而《阿凡達2:水之道》劃時代的突破,正是使用獨特的「濕轉濕」(wet-for-wet) 技術:水中畫面全程在水中攝影。

為了呈現逼真的動畫,導演卡麥隆選擇「動作捕捉」技術,並將之延伸為更細緻的「表演捕捉」。每次到達片場,演員都要先套上兩件「表演捕捉裝」,身上佈滿像是乒乓球的小球、臉上貼上定位點,搭配大量的微小鏡頭,去紀錄演員細微的動作軌跡,製成動畫。在片場內演員們透過被追蹤的一舉一動,幻化成潘朵拉星球上的納美人。

山姆·沃辛頓(飾演傑克·蘇里)
身上佈滿小球、臉上貼滿定位點的山姆·沃辛頓(飾演傑克·蘇里)(攝影 / Mark Fellman,來源 / 二十世紀影業)

這個技術可以保留表演的全部細節,從表情與動作,到眼神跟情感的一切。演員成就的情感與瞬間,都能完整被捕捉,「這樣的拍片方式很適合這部電影,不用分心考慮攝影機、臨演演員,我可以專注在演員的表演上。」卡麥隆強調。

而「水下動作捕捉」是水下動畫攝影的里程碑,演員的防寒衣上有大量感測器,透過紫外線攝影機去追蹤這些感測器小球,就能做到水下動作捕捉。然而對攝影機而言,水肺產生的氣泡就像是感測器小球,會混淆攝影機追蹤時的效果。因此,水下動作捕捉技術的關鍵挑戰是:「如何消除氣泡?」

答案是:水下團隊同時閉氣,大家都不要呼吸。

水下動作捕捉
紫外線攝影機追蹤演員防寒衣上的大量感測器,就能做到水下動作捕捉 (攝影 / Mark Fellman,來源 / 二十世紀影業)

國際自由潛水表演協會創辦人 柯克·克拉克

“《阿凡達2:水之道》是史上最重要的潛水電影。

為了拍出一幕幕完全閉氣、不靠水肺裝備輔助的自由潛水演出,團隊聘請到創辦國際自由潛水表演協會 (PFI) 的柯克·克拉克來教導演員自由潛水。

柯克·克拉克
國際自由潛水表演協會創辦人柯克·克拉克 (攝影 / Goh Iromoto)

這不是克拉克第一次參與好萊塢電影拍攝,過去他曾在《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中指導湯姆·克魯斯,「我希望他了解到『我不需要氧氣』的概念。」克拉克說。他成功讓這位動作巨星在靜態閉氣達到6分鐘,並且拍攝在水缸中下潛取出晶片的經典一幕。

這些年在自由潛水領域裡,克拉克訓練了7位選手,總共打破23次世界紀錄。他透過獨創的訓練方式與團隊塑造,持續證明他對於自由潛水的熱愛與堅持。

他曾指導湯姆·克魯斯
他曾指導湯姆·克魯斯在水缸中閉氣下潛取出晶片的經典一幕 (來源 / 派拉蒙影業公司)

除了《阿凡達2》的演員,他也成功帶領工作人員學會以自由潛水的方式進行拍攝。監督潛水大師蓋文說「原本我把CCR (循環水肺) 帶到片場,想說常常待在水中的攝影指導他們可能會需要。但是克拉克的訓練很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完全沒用上循環水肺。最後工作人員們學會了自由潛水,拍攝時可以憋氣三分鐘、在水下移動時不製造任何氣泡,直到導演喊『卡!』」

克拉克教練說「保守估計,我總共在水中待了超過5,000個小時。而最忙碌的日子裡,我們大概泡水12小時。我跟潛伴丹尼森的電腦錶紀錄我們當天閉氣將近3.5小時。」

在水下畫面中,演員們也需要練就一臉「放鬆」的表情,而不會像是充氣的河豚。同時還要學習使用水下推進器,以及跟海豚一樣快的水下機車,水下拍攝的挑戰非常多元。

在歷經了超過兩年參與《阿凡達2》的拍攝後,他完全將電影拍攝團隊,轉化成水下表演團隊。透過高氧輔助,演員甚至可以閉氣長達7分鐘。整部電影拍攝過程中,演員、戒護與攝影師等,水肺與自由潛水總共累積超過20萬次下潛。

監督潛水大師 約翰·加文

“這是詹姆斯·卡麥隆寫給海洋的情書,在經歷了這幾年的挑戰後,這是一個對於潛水產業非常關鍵的時刻。

他有時也沒辦法記得這個華麗的頭銜「監督潛水大師 supervising master diver」,但約翰·加文知道自己的職責:讓所有參與電影的水肺與自由潛水員,都能安全回到岸上。「這是最複雜、最宏大的潛水電影」加文眼神堅定地說。

約翰·加文
曾參與《3D驚天洞地》、《詹姆斯卡麥隆之深海挑戰3D》的安全戒護,約翰·加文這次也擔負重責大任

共20萬次的下潛,要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呢?

在潛水日大約有26個潛水員會下水,分散在十幾個獨立的潛水小組,加文必須要注意每個人的安全。在下潛之前,他們會先使用50%高氧進行一般拍攝,再使用80%高氧進行激烈的打鬥場面。

約翰·加文
約翰·加文透過無線電跟水缸內的工作人員通話 (來源 / 二十世紀影業)

在高頻率的下潛過程中,團隊使用潛水錶監控潛水員的殘氮量,只要專注觀察上升速度,搭配高氧氣體的使用,就能有效減少減壓病的風險。拍攝完成時,沒有任何人因潛水受傷。

「我希望這部影片可以對熱愛海洋的人引起共鳴,尤其激勵更多人成為潛水員。」加文想著過去,回憶道「當年大學看完《無底洞The Abyss》後,我為了買一組二手水肺裝備吃了12週的豆子過活。雖然還沒完全理解潛水,但我知道『我想成為那個水下潛水世界的一份子』。」

眼神中帶著希望,他說「所以我希望《阿凡達2:水之道》可以激勵這一代年輕人,成為他們認識自由潛水運動的契機。」

結語

電影開拍之初,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給柯克·克拉克與約翰·加文的目標是:「每個演員都可以閉氣超過兩分鐘」,並在拍攝過程中,確保每個人的潛水安全。他們超越這個初期目標,讓全新的水下動作捕捉技術、濕轉濕技術成功躍上大螢幕,翻轉了整個電影產業對水下表演的理解。

最終一部史詩般的《阿凡達2:水之道》呈現在世人眼前,看完電影,如果你感到眼角有點濕潤,別擔心,那只是潘朵拉星球的海水氾濫到你的心裡。或是,你心中的海洋正在呼喚你:用自由潛水開啟你的海洋冒險吧!

補充資料

第一集《阿凡達》曾使用「乾轉濕技術」拍攝傑克墜入瀑布,而如今的「濕轉濕技術」,讓水下畫面更加逼真

Avatar Actors Intense Under Water Training (Xplained YouTube)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水模導師心雅,帶你一窺職業水模的水下攝影棚

讓更多人關心海洋,是人魚最初及最終的夢想-專訪《台灣人魚藝術學院》創辦人楊心元

REBORN-心碎交織而成的台灣水下舞蹈作品

您可能會想看

Facebook

Instagram

合作夥伴

Instagram

只有 WordPress 網站管理員能看到這項錯誤訊息

Error: No feed found.

Please go to the Instagram Feed settings page to create a feed.

Facebook

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