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一場深海之約,探索你未至的藍:2025 Beyond Limit 深度營 powered by GARMIN 

或許對於許多潛水員而言,每一次潛入,同樣意味著是與海洋的自白與對話;而這一次的潛入,是一場對深度與自我極限的深海邀約。四月中旬(4/16-21),來自各地的13位自由潛水員齊聚小琉球,六天五夜的「Beyond Limit 深度營 powered by GARMIN」依傍著湛藍海域悄然展開。

小琉球深度營
第一屆深度營,每天都沈浸在歡笑之中

第一屆深度營,由女子的海、意潛、台灣自由潛水發展協會主辦,以及 GARMIN 冠名贊助,促成近一週的海陸旅程。此次人數適中的師生比,讓學員們能既溫馨又充實的一起在小島上度日,一起聆聽精實的理論,以及每日早晨的船潛訓練,讓結訓的夥伴們不只是自潛技巧的精進,也體會一場靈魂的沉潛。

更不用說我們有科技的助力,讓每位學員在深度營期間試用體驗 GARMIN Descent G2 潛水電腦錶,在海訓與泳池課中,實際操作與設定,感受這款新錶的全能之處。

*新錶的使用,可以參考「全能海陸 GARMIN Descent G2 彩色觸控潛水電腦錶評測」文章。

GARMIN Descent G2 潛水電腦錶
深度營期間全程試用 GARMIN Descent G2 潛水電腦錶

豪華師資共潛,知識深如海 —— 深度營主題分享精華

這場深度營有海洋的洗禮,也有知識的浸潤。很榮幸邀請五位國內外知名自由潛水教練與破百米選手:日本籍廣瀨花子與韓國籍 Yongju Lee,以及三位台灣講師黃文祥、阿倫、赤丸,親自授課。

GARMIN 潛水電腦錶
左起文祥、Hanako、Yongju、赤丸,人手一支操作 GARMIN 潛水電腦錶

講師們具備不同的專長領域、不同的訓練歷程,各自擁有鮮明的教學風格與自由潛水哲學,從基礎技術到競技技巧,從生理訓練到心理建設,交織出一場多元而紮實的學習盛宴。

除了傳授各項自潛的技巧與知識,同時也分享如何在深海之中與自我共處、與壓力共舞的經驗,因為潛往深度的路途,從來都不容易。

Hanako Hirose(廣瀨花子)|深度突破與競技思維心法

Hanako 是一位突破百米深度的頂尖選手,Hanako 的主題分享點出自由潛水的核心技巧:「熟練且穩定的平壓」,而他也總是不厭其煩細膩地解析下深度時平壓的方式、動作的連貫性與節奏,教導學員從最基本的耳壓檢視做起。

Hanako Hirose 為深度營講師
Hanako 的賽事經驗談,幫助學員們重拾信心

此外也分享了他歷年參與世界級深度賽與泳池賽的經驗,一路上遇到的瓶頸與困境,不諱言訓練中曾遇到的撞牆期、心理低潮與身體不適,但正是這些經歷,讓 Hanako 對自由潛水的理解更深、更穩。

身為長年征戰國際舞台的自由潛水選手,Hanako 的紀錄不只是數字的堆疊,更是數段與海洋、與自己長年對話的歷程。每一次的深度挑戰,每一次的破百米下潛,都有意義。

聽完 Hanako 分享的歷程,會被他對於潛水的專注與從容深深打動。也會意識到「如何對待自己在深度裡的情緒」對於潛水員來說也是一大課題。越往深處,其實越要求潛水者內在的穩定與放下,力求突破是選手們的內心渴望,但信任自己的準備與經驗,是一切的源頭。檢視自己對於深度的心理狀態、建立技術以外的心法,也至關重要,或許潛水的核心從來都是源自內在的力量與信任。

Hanako Hirose
Hanako 與 GARMIN 手錶

Yongju Lee|進階呼吸與平壓:深度的起點在陸地上

想潛多深,就得先學會如何在陸地上控制每一口氣,在水下控制每一次平壓。

來自韓國的 Yongju 將自由潛水拆解為每日可練的呼吸與肌肉控制訓練,深入淺出地帶領學員體驗 Mouthfill 進階平壓法(意即口腔填氣,是一種大深度的平壓技術)的訓練架構、示範如何在陸地上增強控制,也強調泳池訓練的重要性,更需要心態上的持之以恆。

Yongju Lee 為深度營的講師
Yongju 準備示範 Mouthfill 技巧

Yongju 所教授的 Mouthfill 平壓技巧,包含細緻的流程,從空氣儲存的時間點、壓力轉換的順序,到下潛中如何在保持放鬆的狀態下做出最細微的調整,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

真正的深潛,並非征服深度,而是學會如何與它共處。

Yongju Lee 在小琉球
Yongju 第一次來台灣,直說小琉球的海很美

黃文祥|無蹼:返璞歸真的水流之道

在文祥的課堂裡,「無蹼」不只是項目,而是一種回歸身體本能的旅程。這個在競技中最原始、最純粹的潛水形式,沒有蛙鞋輔助,沒有多餘推力,全憑身體與水的默契共舞。

他從無蹼自由潛水的動作邏輯與力學出發,帶領學員分析推進的關鍵,強調身體發力與鬆弛的切換。以極為細膩的方式,拆解無蹼動作的每一個關鍵環節:手臂推水的角度、髖部發力的起始點、身體張力的傳導節奏。他強調,「真正的效率,不在用力,而在使對力。」

泳池實作課程中,文祥細緻觀察每位學員的動作效率,透過一對一指導,協助調整發力方式,讓學員重新認識水的支持力與自己身體的節奏,進而增加效率。帶領學員從最基本的漂浮與划水節奏練起,一步步建立起與水之間的協調關係,重新學會「仰賴身體感受與發力」進而在水中悠游。

文祥在深度營教無蹼課程
學習無蹼,滑手也是關鍵

課程中特別強調「水感」的建立。讓學員在泳池中慢動作重複特定動作、閉眼移動、放掉過多的肌肉控制,「水是會回饋的,你怎麼動,它就怎麼回應你。學會聽懂水的語言,才算真正開始潛水。」

這種看似緩慢、內觀式的訓練,對某些學員來說一開始甚至是挑戰,但漸漸地,大家發現:當不用再思考「怎麼動」,而是開始「感覺水怎麼帶你動」時,那就是無蹼潛水真正的境界。

「你無法控制水,但你可以選擇與它協調。無蹼讓我們學會如何用最少的動作,完成最深的潛行。」


阿倫|深度戒護:在極限邊緣守住彼此

這次的深度營也特別設有戒護專業訓練,讓學員了解自由潛水中的「夥伴意識」與應變之道。

阿倫作為多場台灣自由潛水深度與泳池賽事主辦、Molchanovs & AIDA 雙系統教練訓練官、自由潛水資深級前輩,帶來 AIDA 深度戒護的理論與實務應用,不僅講解比賽中的戒護配置與標準流程,更強調在非預期情況下的應變能力,從潛水員昏厥處理、救援技巧,到戒護潛伴時的心理狀態調整。

課程中的案例討論,讓學員對戒護不再只是任務,更像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責任與默契。讓「每一次潛水,安全不是選項,是根本。」的觀念,在這堂課裡顯得特別有份量。深刻地讓讓學員們體會安全的重要,而「安全」則須建立在穩定可靠的潛伴制度,或一個各司其職的戒護團隊,有了安心的潛伴,潛水員更能大放異彩。

因為在海裡,我們不是單打獨鬥,而是彼此守護。

阿倫架設深度模擬賽水下系統
深度營模擬賽,也是比照台灣盃深度賽的水下系統,底盤攝影是標配!
(這是全副武裝的阿倫)

赤丸|漁獵之道:與海共生的溫柔

赤丸以「唯和諧,方共生」作為開場,不僅是理念,而是他長年累積的信念與職人哲學 —— 只有真正理解海洋、尊重物種、遵循自然規律的捕撈,才是永續的漁獵之道。

赤丸引領學員從海洋生態、魚類辨識,到實際的漁獵工具與技巧,重新定義潛水者與海洋的關係。從獵人到守護者,一場以「和諧」為名的海洋課。在許多人的想像中,漁獵是速度與技巧的競技,是一場與魚類的博弈。然而,在赤丸的課堂裡,漁獵被重新定義 —— 不單是捕捉,而是理解;不只是行動,而是對話。最好的獵人,其實是最溫柔的海洋守護者。

赤丸介紹魚叉、魚槍
赤丸介紹魚叉、魚槍

課堂從基礎的魚類辨識、生態分布到季節與棲地的關聯性開始講起。赤丸強調,漁獵之前,必須先識魚,識海,識環境。細細說明哪些魚類是當地永續可捕的種類,哪些則需避免,自始自終倡導「適量、自給、惜取」的觀念,「不為成就感而捕獵,而為生活與自然共處而行動」的態度。讓我們重新看見人與海的關係。這不只是獲取食物的過程,更是一種對海洋文化的理解與尊重,一種「共存」的深刻實踐。

赤丸講解剖魚、切魚、料理魚的方法
赤丸講解剖魚、切魚、料理魚的方法

理論講解後,安排了殺魚、料理魚的實作課程,讓大家一邊聽著課程,一邊看著魚獵人精準執行每一刀,珍惜手中的魚類食材,讓學員們大飽口福,吃了生魚片、炙燒魚片以及魚湯。

赤丸的漁獵精神,除技術之外,更多的是修養。「首先要靜得下來,魚才會信任你。」這份近乎靜坐冥想的漁獵過程,也讓赤丸長年以來鍛鍊出極高的水下專注力與謙遜之心。

赤丸用心處理漁獲
赤丸小心翼翼處理漁獲,珍惜海洋食物(赤丸師傅日料開張?)

願我們每一次潛入海洋,都不僅是為了得到什麼,而是為了理解海,並成為海的一部分。並非每次下潛都為了捕捉,而是每次與魚相遇都值得。


深度營每一天除了理論主題分享,早晨船潛訓練相信也讓大家獲益良多,可以練姿勢、可以練平壓、可以練水性、可以練Freefall…許多項目與技巧都可以重複練習,也會搭配不同的講師,吸取多元的經驗值。甚至我們在最後一天,舉辦了一個小小模擬賽,深度限制在15m,讓大家以玩樂、享受的方式,自由選擇比賽項目,輕鬆潛至 15m 摘下底盤上的 tag (完成抵達宣告深度的證明)。

深度營模擬賽
模擬賽也不能馬乎,底盤、打燈、Bottom Camera 缺一不可

五位講師的主題分享、船潛時的細心練習,就像數條支流,最終都匯入學員心中那片更深的藍。讓學員各自帶走了屬於自己的洞見,或許是一次技巧上的突破,也或許是一份對潛水更細膩的理解,不只是潛水,更是共學。而這,正是深度營最珍貴的意義所在。

在這片藍海裡,我們不再只是自由潛水員,
我們是觀察者,看見海洋的流動、呼吸、沉默與變化;
我們是記錄者,將每一次下潛的感受刻進身體與心跳之中;
我們是守護者,學習與水共處、與魚群和解、與環境共生的方式;
我們是修行者,在有限的氣息之間練習放下、專注與耐性;
更是在深度之中,一次又一次,與真正的自我,相遇的旅人。

下百米的選手 Hanako & Yongju
兩位魅力講師,同時也是下百米的女子選手 Hanako & Yongju

最後結訓之日,一位幸運學員帶走了 GARMIN Descent G2 智慧手錶作為壓軸大獎,我們相信每一位參與者都在海裡找到了些什麼,可能是一項技巧的突破,可能是一份對海的感動,甚至是一段尚未察覺的轉變。

這場深海之約,或許已落幕,但那片更深更靜謐的藍,隨時等著我們再次出發。

謝謝大海 (攝影/陳書萱 Vanessa)
送出一隻 GARMIN Descent G2 給深度營學員
深度營團體 T-shirt
穿上深度營團體 T-shirt,青春的寫照

深度營學員分享

Maggie:
2025 4/16-21 的深度營是我真正享受自由潛水樂趣的活動
有大神級的講師們,除了學科的講解與分享外,更安排了五天的船潛,實務地分享自潛的進階技巧。於是就在過程中,氛圍中,享受著深度帶給自己的覺知和體悟,關閉大腦的雜訊,聆聽內心的聲音。潛伴們在從陌生到熟稔間,彼此分享各種潛水技巧、潛水好物,潛水錶操作心得,是共好的,有凝聚力的。

Hanako的自潛心路歷程分享,啟發了自己很多,在追求卓越的過程,挫折會是成長的養分。
最後一天的模擬賽,更是十分的有趣,有著國際頂尖的選手在身邊一同陪伴的深度賽,會是永生難忘的回憶。

2025的深度營,顛覆了我對深度的想像。

Chris:
一開始陷入迷思,深度營會不會像大拜拜?
程度不同的學員一起上課 海訓 真的可以嗎?
出乎意料之外,從第一天就驚喜連連,世界頂級選手紀錄保持人 IT 輕易地點出學員的不足之處、盲點、甚至自己都沒發覺的問題、打破傳統框架。回歸自潛最原始的方式。
享受每一潛,一天一天對自己的表現,進步明顯。

赤丸教練可說是自潛百科全書,各種自潛問題、動作、平壓、理論、漁獵,都能信手拈來幫學員解惑。

文祥教練將無蹼項目從手部到腳掌、分解動作再合併連貫,科學化的教學,讓多數對無蹼恐懼排斥的學員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建立自信心。絲毫不因為是國家紀錄保持人而跟學員有距離,幽默親切極具熱誠。

Hanako 天生自帶親切感,彷彿她與大海早就融為一體,無須言語從肢體表達就完美呈現輕鬆自在地下潛。無論深度、無須負擔,享受在每一潛的當下,將壓力釋放。回到最初想探索大海深度的初衷。

Yongju 韓國的紀錄保持人,清晰分明的將 MF 從理論到實踐,由淺入深,每個階段的學員都獲益良多。更難得的是分享自己親身比賽的各項細節,沒有藏私樂於分享。

最後當然要感謝阿倫教練,主辦了這樣空前的活動,世界頂級的講師陣容。希望明年能夠讓更多的世界選手、學員一起參與。

Beyond Limit 深度營 powered by GARMIN 視覺包含自由潛水元素:漁獵、無蹼、雙蹼

深度營活動攝影 陳書萱

陳書萱 Vanessa
陳書萱 Vanessa

總想著浪跡天涯,闖蕩於 海平面之上 與 海平面之下。

始終相信,眼睛是快門,記憶是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