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2019年6月初),第六年的亞洲杯AFC(Asian Freediving Cup)自由潛水大賽,在菲律賓Panglao舉辦。這次有幸擔任該比賽的安全戒護(Safety),就來讓各位了解一下,比賽中的Safety們位置和工作的分配以及與選手們的微妙關係!
選手的訓練與Safety的默契培養
正常的情況來說,眾多的選手們,都會提前到比賽當地進行備賽。短則2-3週、長則1-2個月,甚至長期在當地訓練的都有。
選手們通常都會與當地的自由潛水中心(Freedive Panglao、Superhome、三豆潛水….等等)配合,並且會有固定的Safety diver與其一起訓練。這時選手不只可以了解當地的海域情況,也會透過一起訓練的方式去感受Safety的能力並建立默契與信任!
賽前的Safety會議
大賽開始前的一個多月,比賽單位會將Judges、Safety、Doctors的人員名單公佈在網站上,讓大家瞭解一下組織的成員名單(亞洲杯工作人員名單)。
在比賽前的一週,會有Safety的Briefing讓工作人員了解一下這次的比賽流程,和每一個Safety需要做的工作範圍(當然每個位置是可以協調互換的),以及模擬各種情況的Safety Training Session。這次亞洲杯比賽的團隊比起前幾年,陣容強大了許多。因為比賽的動線分成AB兩組,而我們的Safety與Judges各分四組,這樣子每一個動線會就有兩組工作人員負責協助與輪替。大大的增加比賽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Safety Training Session
雖然說這一次的Safety幾乎有80%是Freedive Panglao的教練們,而且每個Safety工作人員都有一定的資歷與經驗,但是賽前我們還是會針對每一項的情況,以輕鬆的心情但也是以最嚴謹的態度去模擬實際狀況。從最輕微的水面LMC、淺水域的BO、深水域的BO、非常嚴重與深水域的BO到自由潛水員的消失。
自由潛水員的消失這種情況比較特殊,有時候因為選手不小心拉到安全繫繩(Lanyard)的快卸,或是其他因素導致選手遠離繩子,然後過了宣告的潛水時間還沒上來。比賽當下Safety是會握住繩子感覺潛水員是否繼續上升的,如果發生選手消失的這種緊急情況時,大會也會採取緊急措施(Counter Weight)將選手的導潛繩拉起進來確定狀況,通常有兩種情況:
1. 選手自行上升在較遠的海平面揮手呼喊
2. 繩子拉起時,是我們一般不願意看到的兩種情形:非常嚴重的深度BO和只有Lanyard卻找不到潛水員。
這一些訓練的部分都是要讓Safety們更加清楚知道,如何在面對比賽的各種狀況時,用最適當的方式去保護與協助選手。因為有時候需要用經驗去判定選手是否還有意識地進行屬於他們的比賽。如果還有意識就繼續戒護直到水面流程結束拿到白卡,如果沒有意識就必須幫助選手安全回復意識,甚至帶到醫生旁邊做緊急救治!(比賽有兩位專業的醫生在旁準備協助)
比賽時做什麼的Q&A
比賽的時候你們Safety都在做什麼呢?
除了各自的責任區域(選手暖身、協助配戴大會電腦錶、深度的繩子確認……等)以及聽裁判倒數時間,然後看著選手很舒服的調整自我狀態,準備下潛。
當選手開始下潛時,我們就開始自己的調息並計算時間,下潛到Safety各自的深度與選手碰面,並一直觀察選手回到水面上,直到做完水面流程為止!
要怎麼知道選手有沒有意識?
這個真的需要一些經驗,一般很少會有機會接觸到深度的LMC甚至到BO的情形。個人的經驗分享是,我只能說當選手在上升的過程中,發出任何奇怪的聲音,甚至身體有奇怪的動作,或是突然改變動作就必須特別的注意甚至靠近選手,準備隨時把他們抓到水面上。
為什麼用抓這個字眼?因為當選手在喪失意識的情況下是很難控制,沒有辦法好好地將他們帶到水面,或在水面不讓他們的呼吸道進水。所以抓住他們維持在水面上,讓他們恢復意識與呼吸是很重要的。
小小的賽後心得分享
這一次亞洲盃為期三天,有關注亞洲盃的觀眾就會知道,這三天的賽事締造了世界、地區、國家等多項紀錄。在這麼多紀錄創造的過程中,Safety Team所有的戒護人員也是努力的讓這一個舞台非常穩固與安全。
除了欣賞選手們享受自由潛水美好的過程,也要仔細觀察每一位選手從深藍回到水面時的一切狀態,記得有兩個不一樣的水面BO狀況:
一位中國選手在CNF上升過程中,開始有奇怪的聲音(憋氣憋很久想要呼吸,吸不到氣時喉嚨發出的怪聲音)。這時候我們就會靠選手比較近(不能碰觸到選手),去觀察是否有異樣,持續到水面隨時準備要救援了。因為該選手回到水面三秒後就BO了,但實施救援之後醒來卻也是很有自信的比出OK手勢,並說出「I’m OK!」
另一位歐洲選手同樣是CNF,但是深度較深一點點。在上升的過程中,完全沒有任何狀況,狀態也很好。但是到水面時,一樣發生水面BO的情況。也是實施救援恢復之後,他還是一樣完成水面的一切動作。這種情形較多發生在長期訓練的深度潛水員身上,因為他們比較能夠承受高CO2濃度所帶來的不舒適感,因此在BO之前比較沒有明顯的特徵,所以擔任深度潛水員的戒護更要盯緊一點。
在這幾天亞洲盃也與台灣奇怪教練之一的Wayne教練,一起在同一個Safety組別,共同去戒護選手,探討選手的各種狀況和對應的情況處理。當我們一起戒護台灣選手時,看到自己國家的選手成功地完成那一潛並得到白卡,實在是一種莫名的感動和驕傲!
希望在未來任何的比賽中,台灣的自由潛水選手們都能夠創造更好的成績並享受那深藍的美好!
文章資料與照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