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anna Huang 刊頭照片/李後良
在很多老一輩的觀念,總是覺得嬰幼兒是要受妥善保護的,因此有一個諺語「有六月天沒六月嬰。」,便是指嬰幼兒沒有夏天,所以都需要穿得「夠暖」才行。也在這樣的觀念下,寶寶是盡可能不帶出門,擔心害怕一旦出門,容易著了涼,或者染上細菌、病毒,而讓寶寶生病。但是隨著時代改變,西方的教育思想漸漸被國人所接受,許多年輕爸媽開始接受新興的育兒方式,甚至有家長帶著三、四個月小寶寶,一起下水游泳去。
愛哭、膽小、壞脾氣、情緒化,幾乎是現代孩子的通病。探究原因,孩子被父母親過分呵護是其中一項因素,如果孩子的皮膚神經成熟度不足,或者缺乏觸覺學習,也都可能會造成以上的問題發生。孩童為什麼會神經成熟度不足、觸覺學習不足?剖腹產、嬰幼兒時期活動不夠或者成長過程太少接觸戶外活動,都是造成這些狀況的可能因素。因此,無論帶是寶寶去游泳也好潛水也好,對他們的好處與刺激都是非常助於寶寶發展的!
帶著你的寶貝下水吧
玩水對孩子觸覺學習是最好的,特別是脫光了所有衣服,卸下了所有枷鎖、放開一切,讓孩子盡情地在大自然的環境下遊戲。
流動的水可以增加全身觸覺的刺激性,促成幼兒觸覺更早成熟,也是很棒的發洩管道,非常有助於改善焦躁的脾氣。而且借助自然能量發洩情緒,有助於消除亢奮的高腦波(βwave),讓安定愉快作用的α和θ腦波大量出現。除了能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學習力,對於大腦的長期記憶力及語言辨識感受力都有莫大的助益。
其實多玩水的孩子,個性會比較溫和,人際關係自然也就會好些,因為觸覺是人類最早開始接觸的學習。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充滿各種感官的刺激,觸覺感官接收到訊息後回傳至大腦,大腦需要整合過濾做出適切的反應,來幫我們的感官感覺做統合。當我們身在水中活動時,水能完完全全地包覆著我們從頭到腳的每一寸肌膚,無論是水的阻力、浮力、壓力,不只對孩子,對成人的觸覺也都是很棒的刺激活動,進而讓我們的本體覺(肌肉、肌腱、關節)與前庭覺(平衡)、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強化,讓大腦順利的整合個體做出適當反應。有孩子的父母一定常常聽到老師提到『感覺統合』,而游泳就是促進感覺統合最棒的一種活動。
懷孕也想下水的媽咪
潛伴是個很愛大海的媽咪,懷孕前週週都在海裡,恆春、小琉球、蘭嶼、綠島、龍洞、澎湖,只要超過一周沒碰到海水,她就渾身不自在。但某次綠島潛水旅行回來她發現自己懷孕了,肚子裡多了一個新生命,她跟老公都不敢大意。她收起想下水的慾望,一周又一周的忍啊忍得不下水,但到了胎兒八個月大左右時,這位準媽咪真的忍不住了,好聲的哀求教練老公帶她下海過過癮……
挺著肚子的孕兒因爲存活在子宮的羊水中,羊水阻礙音波傳遞,造成聲音折射,就如同我們在游泳池底下聽到外面的聲音一樣。而孕媽咪跟把鼻在海裏與寶貝一起,就宛如三人待在同一個空間裡。寶寶在羊水裡舒適的自由翻動,大人們被海水溫柔的擁抱著,讓三人的關係更親密連結了。
讓孩子在嬰幼兒階段,接觸游泳訓練,養成不怕水的習慣,可以試著在洗澡的時候開始讓寶貝慢慢的適應水從頭上輕輕的淋下來,寶寶自然的會有閉氣及閉眼的反應,接受過游泳訓練的MAX在媽媽透過日常洗澡的漸進訓練,已經樣成閉氣且不緊張閉的自然反應。
影片 / Max 媽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