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體育休閒推廣協會跟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主辦深潛海廢鬥士活動,除了邀請水肺潛水員,這次活動特別開放自由潛水員一起下海,撿起珊瑚礁區的垃圾。
這活動的緣由,是酒叔看到海洋保育署特別公開徵件「109年度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海洋環境維護」,邀了一樣熱愛海洋的教育家,海洋大學的曹校章老師一起設計規劃這個活動。
從想要守護海洋的心出發,以安全為第一優先的原則,舉辦讓自潛跟水肺潛水員一起合作淨海的先例,並將活動取名為「深潛海廢鬥士—讓珊瑚呼吸,讓魚兒悠游」。
今年的勤前教育講座共有4梯,5/9、5/24、7/26、8/12,今年已全部額滿,淨海活動的8梯次則是5/30、6/21、7/26、8/12、8/23、9/13、9/27、10/4(報名連結點這裡)。很幸運這次能參與到7/26上午的勤前教育,下午跟著海廢鬥士們一起淨海。
計畫主持人海大的曹校章教授與團隊中的嚴佳代教授、漁人自由潛水的酒叔教練、鰆魚潛水的柳佑如教練(小叮噹),活動當天一早於勤前教育講座傳授大家海洋教育、海廢清除作業(ICC及潛水作業流程)與水域安全平安。
上課過程中慢慢了解,和平島水下的寶特瓶海,是因為和平島正北方有一個凸峽,往北延伸會接到基隆嶼南方的海脊「基隆海檻」。因此當水流撞到基隆海檻,部分會往南流經凸峽,最後被困在和平島西北方的凹槽,才會在此累積海廢。
雖然過去參加過許多淨灘、自潛時看到垃圾也會隨手撿上來,但想到要一群人自潛淨海,還是感到略為緊張跟擔心。仔細詢問這次活動中,負責自潛員戒護的教練酒叔,他說「其實很多自潛員都因為自潛親近海洋,而開始會愛惜海洋,減少垃圾、少用化學性防曬。只要建立正確的安全觀念,自潛員也可以安全地參與淨海。」
跟水肺潛水的特性不同,自潛員較無氣瓶時間限制、搜索的機動性強、可大範圍搜索,雖然在水中能作業的時間不像水肺這麼長,但可以快速協助標記大型垃圾的位置,再請水肺潛水員清除。另一方面,自潛員在海面的移動能力也比較高,可以推著裝滿海廢的浮球或SUP移動、回到岸上。
自潛是需要專注在「安全」的極限運動,下水前酒叔協助大家分組、搭配潛伴,他再三強調,「沒有什麼比你的生命更重要」,請大家愛惜生命,未來還有機會再下水淨海,千萬不要做超出能力的事情。淨海的裝備比一般自潛多一些,清楚熟悉身上裝備的位置,也有助於在緊急狀況下,做出安全且正確的判斷。
自由潛水清除海廢之注意事項
(整理自酒叔跟叮噹教練的規劃)
1. 裝備:
面鏡、呼吸管、長蛙鞋、防寒衣、手套(防止刮傷、割傷)、配重、剪刀或小刀(割除受纏繞的垃圾)、網袋(例如洋蔥袋、魚簍)、水壺(防脫水)、哨子(緊急狀況呼救)、海廢定位裝置。
建議使用鋸齒狀的刀具,例如麵包刀或冷凍刀,不一定要買專業潛水刀,如果放到生鏽,反而又製造垃圾了。
活動中網袋掛在救生圈上,移動的時候直接推動浮球,要特別小心有些木蝦或魚鉤會露出網袋,可能會鉤到身體。
最特殊的是海廢定位裝置,它由小浮球與長繩組成,如果自潛員遇到大型漁網、很重的垃圾,可以先用這個裝置定位,再讓水肺潛水員去協助後續的清除。
2. 環境:
先瞭解這次淨海區域的地形、流向、潮汐、天氣等資料,才能依據能力去清除海廢。這次活動由教練們的模擬淨海先將整體環境場勘過,依據場勘結果去規劃清除的路線。
3. 海廢判斷:
常見的海底海廢,包括蟹籠、鰻籠、漁網、麻布袋、鋁罐、玻璃罐、寶特瓶、漁線、木蝦等,這些不屬於大自然的人造物都可以清除,但有時珊瑚或魚類已經住在裡面,就看個人判斷是否需要移除。其中蟹籠跟鰻籠特別要小心,裡面可能有困住的螃蟹跟海鰻,先將他們放生後再拉到海面,不然可能會被烤乾。
4. 安全原則:
這次自潛淨海的規劃中,同時要在水面推動很重的浮球,為了提高安全性,由潛伴制度延伸出三個人的分組。
(1) 每次一個人下潛,另外兩位要能「目視」戒護下潛的潛伴,這在充滿垃圾的沙岸區、能見度差的東北角特別重要。
(2) 適合的配重
(3) 使用自身最大潛水能力的6分為主,保留體力應對突發狀況
(4) 攜帶呼吸管,隨時觀察潛伴
(5) 撿拾自己能負荷的垃圾,大張魚網如果割不斷,建議以標記海廢位置為目標
(6) 緊急狀況發生時,一人進行救援、另一人吹哨向岸上人員求援
回到海廢本身,很多流刺漁網、底刺漁網,會發生漁民因卡到珊瑚無法收網而「棄網」的現象,這時幽靈漁網就成了珊瑚礁生物們的惡夢,不論是雀鯛、獅子魚、金梭、烏尾冬、螃蟹跟海龜等,都可能因為卡在網上,被困住缺氧或餓死。
水肺潛水員在清理漁網時,需要「溫柔」對待漁網,因為一個使勁拉扯,可能就將生活在這裡幾百年的珊瑚礁整棵拔起。打包網子時,以刀具一邊割開一邊用滾雪球的方式把它捆起來,最後再用浮力袋送到水面上。
在海面的運送過程中,如果沒綁緊,裝滿海廢的洋蔥袋或是浮力袋吊著的重物,可能會從浮球或救生圈上「脫落」,要是一個船錨斷掉下沉,讓下方潛水員的危險值瞬間飆高,不可不慎阿。行前教育的教練與老師們,不斷將這些安全的觀念傳輸到潛水員們的腦中,曹老師說「大家今天都是合格的潛水員,來參加淨海,就要準備適當的裝備,為自身的安全負責」。
這次淨海活動的最後,天空降下了大雨,教練們指示各組潛水員們出發返航,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更不用說,昨天才有人在潮境被雷打到麻麻的。
終於大家都在岸上集合了,整理自潛團隊撿到的海廢,林林總總都是些木蝦跟玻璃瓶、塑膠瓶、釣魚鉛塊。酒叔說,希望自潛員來參加淨海活動,回去後大家就養成一個習慣:不是海裡的東西就順手帶上來。慢慢的影響身邊其他自潛員,不論何時潛水都可以安全地清除海廢、還給海洋生物一個乾淨的家。
等潛水員們都散去,離別時,曹老師跟酒叔不斷互虧對方讓自己被拖下水,發了瘋似地在夏天辦這個活動。然而,雖然嘴巴上繼續拌嘴著,但他們的臉上,出現作為教育者與海洋保育者,滿足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