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客服

巨口鯊
大海中的巨口鯊(圖片來源:Florida Museum)

【巨口鯊事件系列報導之二】禁捕巨口鯊是保護牠,還是更難了解牠?

雖然巨口鯊禁捕即將上路,但準備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其實我心中還是有很多疑問。經過閱讀20餘篇文獻與訪談海洋大學鯊魚研究室後,以快問快答的方式希望能為大家解惑。

台灣是巨口鯊捕獲熱區,代表台灣的巨口鯊很多?

根據Watanabe & Papastamatiou(2019)曾點出,多數(七成)的巨口鯊都是來自於漁業混獲,可能因漁獲努力量有區域和季節上的變異而有偏差。而海洋大學則指出,台灣漁具漁法有多樣性,其中以曼波魚、旗魚為目標物種,稱為「大目流刺網」的漁法會混獲巨口鯊。而且,目前沿近海通報制度較完整,重要港口均有派駐查報員。比起來,同樣位於黑潮流向上的菲律賓跟印尼,可能因離島多,即使有捕獲也沒有紀錄,而有捕獲紀錄的,也常缺少相關資訊(如性別、體長、體重等)。

2006年菲律賓巨口鯊
2006年菲律賓巴亞萬市,一隻闖進漁網的巨口鯊引起圍觀(圖片來源:Angelo Gasendo of Bayawan City)

花蓮漁民已掌握巨口鯊出沒熱點(水深),專捕巨口鯊?

以巨口鯊活動的水深來看,全世界目前僅有一尾巨口鯊標誌放流的公開案例(參1)。當時發現,巨口鯊選擇深度與光線程度非常相關,夜晚會上升至12至25公尺,白天在120至160公尺活動 (Nelson et al., 1997)。但是,這也只是一尾距今30年前、加州巨口鯊50個小時的紀錄,實難以一概全,推測到所有的巨口鯊上。

日週洄游的習性跟攝食、躲避和體溫調節有關,大洋性的劍旗魚和鮪魚也有類似行為。海域不同(環境、海底地形、水溫的差異)、調節體溫,或突然想吃東西,都會影響魚類的洄游。以巨口鯊的習性,可能是追著隨光線和水溫移動的浮游生物。從巨口鯊的形態來看,軟趴趴的身體、黑溜溜的皮膚和眼睛,都比較接近深海鯊魚的特徵。而IUCN上關於巨口鯊的介紹,活動範圍是5至1500公尺或更深。

同樣為浮游生物濾食者的鯨鯊,或許可作為巨口鯊習性的參考案例。2006年,莫三比克有一尾裝設衛星發報器的雌魚,87天後發報器在馬達加斯加東海岸脫落。研究人員發現,鯨鯊在近岸多半於表層(200公尺內)活動。而在大洋之間長距離移動時,鯨鯊會穿梭在中層(200至1000公尺深,又稱微光層)與漸深層(深於1000公尺),而最深到約1300公尺深。白天和晚上都會有深潛的情況,白天較常在中層洋帶來回,深潛的頻率也較高。(參2)

目前花蓮捕獲巨口鯊的大目流刺網,主要是抓曼波魚,漁獲深度約在50至700米(參3)。雖然世界上巨口鯊的第1到第10號紀錄,都是在200公尺內捕獲(參4);但第58號在日本靜岡縣定置網入網的,則在792公尺深(參5)。另外,巨口鯊的主食磷蝦,棲息深度超過200公尺的有30種。

2017年至2018年有外國學者來台灣作3尾巨口鯊標識放流,雖然實驗結果還未出版,據說活動的平均深度是500公尺(參6)。以此推測,巨口鯊有沒有可能在近岸時在較表層活動,但也有深潛的能力,甚至是大洋之間的長途旅行。當然,未來如果能做更多標識追蹤研究,蒐集更多數據,那就更好囉。

漁民為了利益,專捕巨口鯊?

以過去台灣的紀錄,台東鏢旗魚的漁船也有抓過;今年八月宜蘭延繩釣也有一尾巨口鯊。巨口鯊從2009年的1公斤30元,到目前1公斤100元以上、甚至150元(參7,8,9)。以台灣巨口鯊通報紀錄上,一尾3公斤多的雌魚,有重210公斤的,也有重達916公斤(參10),拍賣價格換算起來大概是兩三萬元到十多萬元之間,台灣年產值約一百萬(參11)。的確,巨口鯊身形龐大,抓到一尾不無小補。不過,出海也不是天天豐收,空手而歸的日子我們是看不到的,大家可自行判斷這樣的價格是否利潤豐厚、值得特意專捕。

另外,以流刺網這種漁法來看,其實不太能選擇物種,是看魚的大小纏絡上網。從2013年開始的管制通報來看,的確近兩年的捕獲量較多(2019年26尾、2018年46尾;但2016年是0尾)(參12)。不過若就每年每艘船的平均捕獲量來看,真的有上升嗎?目前是看不大出來。而且光兩年漁獲量較多或是一年零捕獲,是否就能等同族群量受威脅,通常需要更長期的資料才能看出趨勢。

巨口鯊族群變異小,滅絕風險高?

以2018年中山大學劉商隱老師等人所做的研究,以2013年至2015年採樣的27尾花蓮捕獲巨口鯊進行基因檢測與比較,發現巨口鯊跟其他鯊魚比較,基因多樣性較低(參13)。不過,一般基因研究的樣本是以百起跳,且樣本需橫跨不同時空。該研究27個樣本數明顯較少,雖然可以此推論巨口鯊可能具有大洋性的遷徒能力。但能不能代表整個族群變異小,需要更多樣本來支持這個說法。

巨口鯊瀕危了嗎?

IUCN目前是列為無危(Least concern)。根據IUCN鯊魚聯合小組主席Dulvy等提出的「鯊魚及魟魚滅絕風險評估指標」:(1)魚體越長,威脅越高;(2)離海平面越淺,威脅越高;(3)活動水深越淺,威脅越高。依前面所提文獻,巨口鯊除了體長之外,牠棲息與活動的水深可能是在表層與深海之間移動,若能有更多標識放流的資料,將更能幫助我們判斷牠的活動範圍。

有任何國家禁捕巨口鯊嗎?有不少國家禁止捕捉所有的鯊魚,例如以色列跟許多島國(帛琉、斐濟、馬爾地夫等等);有更多國家禁止割鰭棄身,或規定鯊魚必需整隻上岸,不過,還沒有國家是禁捕巨口鯊。

在黑潮流向的日本和印尼,都有發佈鯊魚行動計畫,但談到特定鯊魚魚種,都還是遵照各區域漁業組織的規定。美國海洋大氣總署(NOAA)下的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有規定在加州、奧勒岡州與華盛頓州,禁捕大白鯊、巨口鯊與象鮫。而台灣,海保署去年成立的「巨口鯊保育及漁業資源研究小組」,五位學者專家來自海洋大學、高科大、真理大學,均不認為巨口鯊族群瀕危需要禁捕。

不過,漁獲量的總量管制,或採鯨鯊模式設定總量再逐年遞減到禁捕,都是漁民願意、且可以接受的方式。而短期之內,巨口鯊會不會成為保育類,則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參考資料與備註

  1. Nelson, D. R., McKibben, J. N., Strong, W. R., Lowe, C. G., Sisneros, J. A., Schroeder, D. M., & Lavenberg, R. J. (1997). An acoustic tracking of a megamouth shark, Megachasma pelagios: A crepuscular vertical migrator.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49, 389–399.
  2. Brunnschweiler, J.M. & Sims, D.W. (2012) Diel Oscillations in Whale Shark Vertical Movements Associated with Meso- and Bathypelagic Diving. American Fisheries Society Symposium, 76: 457–469.
  3. 莊守正(2013)瀕危大型軟骨魚類調查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102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
  4. Yano, K., Yabumoto, Y., Tanaka, S., Tsukada, O. & Furuta, M. (1997). Capture of a mature female megamouth shark, Megachasma pelagios, from Mie, Japan. I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do-Pacific Conference, Nouméa, New Caledonia, pp. 335–349.
  5. Lee, J. (2014) Rare megamouth shark caught off Japan’s Coast.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Newsroom (2014/5/9). https://blog.nationalgeographic.org/2014/05/09/rare-megamouth-shark-caught-off-japans-coast/ (檢索日期:2020/9/13)
  6. 訪談海洋大學鯊魚研究室,私人通訊(2020/9/11)。
  7. Lee, Po-Feng & Kwang-Tsao Shao (2009) Two new records of Laminiform shark from the waters adjacent to Taiwan. Journal of The Fisheries Society of Taiwan, 36(4), 303-311. doi:10.29822/JFST.200912.0006
  8. 劉家禎表示,巨口鯊魚肉一公斤100元以上,整條魚下來價格不菲,一尾上萬元不成問題,對漁民極具商業利益。摘自廖靜蕙(2020)巨口鯊該不該禁捕? 動社指向花蓮外海特定漁船 海保署坦言:禁捕有困境。環境資訊平台(2020/6/21)https://e-info.org.tw/node/225092(檢索日期:2020/8/16)。
  9. 徐華遜(2020)錯誤的保育呼籲無法保護巨口鯊(2020/7/11)。https://www.facebook.com/notes/huahsun-hsu/錯誤的保育呼籲無法保護巨口鯊/10216302727711817/ (檢索日期:2020/8/16)
  10. Watanabe, Y.Y. & Papastamatiou, Y.P. 2019 Distribution, body size and biology of the megamouth shark Megachasma pelagios. Journal of Fish Biology, 1-7. https://doi.org/10. 1111/jfb.14007
  11. 吳淑君(2020)【禁捕巨口鯊2】禁捕保育誰說了算?一隻巨口鯊引發兩個署之爭。聯合報(2020/7/20):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7/4715737?fbclid=IwAR3SLgBSeF0h8Uwu-dc80pV_SvApTXst_gubIlVqnDhjoB2Asv6UhgPJJr4。(檢索日期:2020/8/13)
  12. 依漁業署公布的通報紀錄,2013年22隻、2014年10隻、2015年10隻、2016年0隻、2017年14隻、2018年46隻、2019年26隻、2020年(至8月7日)11隻。
  13. Liu, S. Y. V., Joung, S. J., Yu, C.-J., Hsu, H.-H., Tsai, W.-P., & Liu, K. M. (2018). 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nectivity of the megamouth shark (Megachasma pelagios). PeerJ, 6, e4432.

延伸閱讀

【巨口鯊事件系列報導之三】巨口鯊禁捕,我們一切祝福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鯊魚與人類的情與仇

您可能會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