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alera 捕鯨村探訪(二):走進捕鯨村的日常

太陽升起,灘頭的石岸在晨光下閃著銀白的光。若從高空望下去,這個印尼小漁村,彷彿是群山與大海間一個被世人忘記的角落。Lamalera,世界上僅存的捕鯨村之一:與鯨魚、大海共生許多世代。


Lamalera:在喧囂世界之外的小漁村

Lamalera 位於印尼 Lembata 島的南岸,面向廣闊的薩武海(Savu Sea)。這裡海域是大型鯨類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 4 月到 10 月間,抹香鯨、藍鯨、虎鯨等會自南半球前往班達海,途經此地。

前往Lamalera的道路崎嶇難行,外面世界的喧囂熱鬧,在這裡幾乎聽不見。村裡大約有2,000名居民,主要信仰天主教。村落沒有現代港口、基礎設施不佳,也沒有便利的自來水,電力偶爾中斷,全村僅有一間房間有冷氣。這裡的土壤不適合種植作物,他們世代靠海維生

Lamalera捕鯨村

Lamalera捕鯨文化:百年不變的儀式

Lamalera 是世界上少數仍擁有傳統捕鯨文化的村落之一,捕鯨的起源可追溯至數百年前,在 15 世紀甚至更早,村民就已開始以傳統手工魚叉捕捉大型海洋哺乳類。這裡的捕鯨活動被國際認定為 生存型捕鯨(Aboriginal Subsistence Whaling),屬於文化維生需求。為了生存的捕鯨行為,捕獲的鯨肉、鯨油、鯨骨會全數分配予全村居民,用以維生、以物易物與祭祀。

過去Lamalera捕鯨數量在 1960~1990 年代達高峰,每年約捕獲抹香鯨 40 頭以上。但進入 21 世紀後,隨著環境變化,捕鯨數量逐年下降,現今每年約 10–20 頭。雖然已不復當年捕鯨盛況,但走在村落裡,到處可見的鯨骨,你仍可感受到當年的捕鯨盛況。

Lamalera 鯨魚骨頭
村里隨處可見鯨魚骨頭

傳統捕鯨季節是5月至10月底左右,每年的5月1日,村民在灘頭由教會與村長主持祭典,正式展開當年的捕鯨活動。不過Lamalera漁村在捕鯨季節時,除了鯨魚(※)之外,出海可以說是看到什麼都捕:海豚、鯨鯊、魟魚、海龜、馬林魚,只要有機會,都會想辦法把牠們帶回村裡。

捕到的漁獲,不管是海豚或是鯨魚,都會在海灘上處理。Lamalera的人都是魚類生理學高手,一隻完整的鯨鯊,不一會時光就被切割成塊狀魚肉。魚肉在海裡洗乾淨帶回家晾曬,至於不需要的部位則丟回海裡,成為其他海底生物的食物。

不過我跟的這艘船,每天都出海5、6小時,卻已近一周都沒有漁獲。原本以為是我們運氣差,但詢問才知道,這算是正常狀況,有時候運氣更差些,可能一個月都沒有漁獲。聽完後,稍微可以理解為何Lamalera人出海,看到什麼魚都抓,因為錯過這隻,下一隻不知道就在哪了。

※ 除了抹香鯨,虎鯨或任何鯨豚也是目標,但Lamarela人不捕藍鯨,因為相傳一艘捕鯨船曾遇風浪覆沒,一條藍鯨托著船員游回岸邊,自此藍鯨成為村裡的「海上朋友」

Lamalera fishman
捕到Mobula Ray的海上漁民
Lamalera 捕鯨村 - 馬林魚
漁民正在處理一條被捕獲的馬林魚
Lamalera Whale shark
丟棄在海裡的鯨鯊皮
Lamalera 捕鯨村 - 一名小男孩正在清洗鯨鯊肉
一名小男孩在海裡清洗著鯨鯊肉
Lamalera 捕鯨村 - 晾曬的鯨鯊肉
魚肉都會曝曬成魚乾,易於保存

Lamalera的魚叉與矛的製作

魚叉手(lamafa)是船上的靈魂人物,他們站在船首,手持竹魚叉,當獵物出現時,在適合的時機點就會縱身躍下,用體重與勇氣將魚叉刺入目標。

Lamalera捕魚
船首的Lamafa 準備獵捕海豚



Lamafa的重要工具──魚叉,由三個元件組成:金屬叉、4-5公尺長的竹竿與一條連接矛頭與船身的繩子。

Lamalera 的矛(lefa 魚叉)由村內工匠鍛造而成,根據獵物不同分為三種尺寸:

• 大型:用於抹香鯨、虎鯨。
• 中型:大型 Manta。
• 小型:海豚、中型Mobula。

鐵矛的原料取材自修車場的廢棄輪圈,而鼓風爐也是自製,以大竹筒與布條作活塞的簡易風箱,靠兩手推拉鼓風加熱。

工匠每日可製作 4–5 支矛,這些矛不出售給漁民,而是用矛「入股」船隊。當使用漁民捕獲獵物後,工匠可分得一份漁獲作報酬。

Lamalera 魚叉製作
Lamalera 魚叉製作
Lamalera 魚叉製作
Lamalera 魚叉製作

薩武海:古老的鯨魚遷徙水道

薩武海是世界上少數仍有大型鯨類穩定遷徙路線的海域之一。每年 4 月至 10 月,抹香鯨、藍鯨會自南半球前往北方海域;而11-12月又會往南往游。

薩武海鯨魚遷徙路線
薩武海鯨魚遷徙路線 資料來源:EKUATORIAL

雖然薩武海是世界級海洋生物多樣性熱點,但也面臨氣候變遷與過度漁業壓力威脅。同時也有一些保育組織,認為Lamalera應該停止捕鯨,也曾發生過,有居民將捕保育類鯨豚魚骨,販賣圖利。

對此居民如何反應呢?他們說並不想犯法,他們只是販售自己抓到的魚。他們需要現金來支付貸款與孩子的學費。

在過去十年多裡,現金已成為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物易物慢慢在消失,他們無法只活在傳統過去,Lamalera人也需要在現代生活裡存活下去。魚肉乾,無法換到汽油與孩子們的未來。

※ 延伸文章:印尼獵鯨部落堅持他們的古老生活方式

Lamalera 最後的捕鯨聚落
剛返航被推上案的漁船與被捕獲的魟魚
Lamalera spearfishing
一名當地漁民,赤腳下海打魚
Lamalera 孩童
在海邊戲水的當地小朋友

Lamalera 捕鯨村探訪(一):出海找尋抹香鯨

Lamalera 捕鯨村探訪(三):後記與未來──捕鯨村的困境與觀鯨願景


延伸閱讀:

遠從極地海域遷徙而來的海洋旅者,與大翅鯨相遇在沖繩 – 上篇

虎鯨獵食秀──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的海洋驚奇之旅

三宅島到御藏島,跟著海豚探索這片海


王 文彥
王 文彥

有五台以上的相機,家中四個兄弟姐妹、角落有三隻發霉的小號、出版過兩本攝影集。著有《轉風──和蘭嶼交換時間》、《時光封塵•哈瓦那》、《Whie Trip, Lonely Ro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