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世界令人著迷,許多活動都讓人趨之若鶩,不論是浮潛、水肺潛水或是自由潛水,這些往往都是將自己暴露在一個不同於陸地上的情境。筆者本人十分熱衷於潛水,在2018年考取open water證照後,相繼取得advanced open water證照和自潛AIDA 2證照。
減壓症,即俗稱的潛水夫病(divers’ disease),是大家常見熟知與潛水相關的疾病,但其實在海中從事活動時,許多人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其他不舒適的感覺或經驗,像抽筋、失溫寒冷等,都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活動的期待或享受。筆者是一個中西醫雙修的醫師,以下從中醫的觀點出發,帶大家認識「海」這個環境對我們的影響。
『黃帝內經』是一部最早的中醫典籍,提及人體要正常運作,需靠五臟、六腑相互協調及「衛、氣、營、血」的運行。其中,「五臟」指「肝、心、脾、肺、腎」,「六腑」即「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衛、氣、營、血」乃是指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與動態能量。其彼此間互相依賴、協調,維持功能的正常運作。而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中醫十分強調人體自然和外在環境密不可分、相互影響的關係;人隨著環境、季節的變化,也會做出相對應的改變,但當環境因素太過或不及時,則會變成令人體生病的「六淫」,亦稱「六邪」,即「風、寒、暑、濕、燥、火」。
水面下的世界,在中醫來說相對是個偏「寒」與「濕」的環境。「寒邪」與「濕邪」,對人體的影響不容小覷!寒為「陰邪」,所以容易傷到人體的陽氣,另外,寒有凝滯和收引的特性。不少中醫典籍提及寒邪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外至肌表,內至臟腑,進而造成陽氣受損、氣血不暢。例如『黃帝內經』提及寒邪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踡,縮踡則脈絀急,則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當寒邪侵入肌表、筋絡、關節時,會出現肢體關節不靈活、冰冷麻木或合併抽筋、攣縮或疼痛等症狀;若進到臟腑,可能會造成腹部冷痛、臟器痙攣、嘔吐等。而「濕邪」亦為「陰邪」,其性重濁而黏滯,容易阻滯氣的流動,常影響到脾胃的代謝消化作用,且好犯於身體的下半部。『黃帝內經』提及「因於濕,首如裹」就是在闡述「濕」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可能出現的症狀,像是頭目昏重、身體感到酸困沉重無力、胸悶、腹脹、無食慾、噁心嘔吐、汗出黏滯不爽、水腫等。而寒與濕均屬陰邪,兩者間會互相影響,更會加成彼此對人體的影響,而使人症狀合併出現或加劇。
上述的許許多多症狀,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可能曾有深切的感受,要如何預防或緩解這些不適呢?從中醫的觀點而言,「衛、氣、營、血」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當我們攝取大自然所賜予的物質後,會由脾胃進行消化、吸收,經分布到周身,四肢、五臟六腑。一部分會形成「衛氣」,就像在身體外層形成一個保護牆,包裹在外層,起著捍衛、固衛和衛外的作用,讓身體可以捍衛外邪入侵;一部分會形成「營氣」,流動在體內,供給營養給臟腑;一部分會形成「氣」,推動、帶動著物質、營養在身體運行,並兼顧著臟腑功能的運作;另一部分會形成「血」,負責營養等物質的傳遞運輸作用,維持正常生理的精微物質。「衛、氣、營、血」維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動的基礎。當我們從事潛水活動時,足夠的衛氣形成很好的屏障,而營血不斷資助衛氣下,保護人體免於寒、濕兩陰邪的侵擾。所以,平時日常生活起居有節、均衡的營養和規則的運動,讓「衛、氣、營、血」和五臟、六腑調和,彼此間互助合作、各司其職。
然而,當我們受到過多寒邪或濕邪入侵或衛氣不固時,就容易出現症狀,建議一上岸後,盡量移除可能的外在因素,降低自己暴露的風險,像是更換乾燥衣物、做好保暖;同時,可以嘗試驅除已經進入體內寒濕邪,像是飲用溫熱之品,如薑茶等,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薑辛、溫,歸五臟,除風邪寒熱,祛痰下氣。生薑性辛溫,逐寒而發表﹔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無論是生薑或乾薑,皆有健脾暖胃、祛濕、溫中的效用。另外,『本草綱目』提及甘蔗有「下氣和中,助脾氣」,建議可以酌加一些黑糖,助脾胃的運化,更可以提供身體一些熱能來源。
每個人體質陰陽虛實皆不盡相同,而面對不同外在環境的調適也會有所差異,像是陽虛的病患可能本身就有畏寒肢冷的現象,倘若是暴露在寒、濕邪的環境中,會更容易有明顯的不適感,這可能就必須從根本體質做調整。
總而言之,就中醫觀點,平日建議均衡營養、規律生活作息和規則運動,人體與外在四時節氣變化調整同步,使人體陰陽達到相對平衡,五臟、六腑、衛氣營血保持作用、相互協調;潛水時,暴露到寒濕環境中,為抵抗寒邪與濕邪對人體所造成負面的影響,建議使用可以溫中、祛濕的處置作為,如前述的黑糖薑茶可以快速的祛濕、溫中、散寒,還有一些容易取得的食療項目,如薏仁、紅豆、綠豆等,都有祛溼的效果。另外,善用自然界的陽氣──太陽,或是外在火源,如火爐,甚至溫灸等,可以幫助人體達到驅除寒濕邪的效果。本次提供從中醫角度切入,試闡述「海」對人體的影響,希望大家可以更盡興地從事相關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