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內心無數掙扎與小劇場,這次我們不跳赤道帶的潛點。含淚跟熱帶島嶼說拜拜,機票上的目的地是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大城──特羅姆瑟Trømso。
在這個城市,以往是探險北極的前哨站、基地營。現在,也是追尋我大型海洋動物之夢的出海港。在2018年11月,晝短夜長的初冬,鯡魚 Herring擁擠的在挪威峽灣中游動,也正是拜訪虎鯨的最好時機。在23小時飛行練就我的鐵屁股後,終於登上了追鯨母船MS Malmö號。喘一下後,深吸一口北極圈冷冽的空氣,果然就是跟台北不一樣。極光、虎鯨我來了!
由於這次的航線在北挪威周邊峽灣,又位處北極圈內,雖然很幸運的天氣大多晴朗,但我依然小心翼翼的準備。在船上用洋蔥式穿法,T-shirt、刷毛排汗衣、刷毛防潑長褲、羽絨衣、防風外套,可以快速穿脫進出船艙內外,適應25度與5度的溫差,讓整個旅程靈活又舒適。追鯨時,穿著由船家提供的乾衣以浮潛方式在水面快速踢動。乾衣內裡的選擇,以能保暖、排汗為主要考量。棉質的衣服吸汗後不易乾燥並不建議,人造纖維的刷毛衣褲反而是比較好的選擇。最後,腳的保暖也是很重要的,記得襪子套厚一點。如此下來,只有頭與手是接觸5℃海水,就用5mm的頭套與手套來保暖,也是ok的。
在這個時節追鯨,人品好的話,有許多的bonus。例如,可以看到極光:
也可以看到壯觀的峽灣景色:
配著下午3:00的夕陽一起服用,真是美的令人有點吃不消呢:
偶而可見住在附近的人家:
虎鯨Orca,也叫做殺人鯨、逆戟鲸,但不會主動攻擊人。在挪威以捕食鯡魚為主,鯡魚群旁伴隨著會出現的另一種更巨大的海洋生物──大翅鯨Humpback whale。這趟旅程也太超值了吧!這兩種大型動物,存在著奇妙的關係,每次虎鯨包圍鯡魚形成魚球,大翅鯨就不知從那冒出來衝進魚群,虎鯨就得再做一次工,我在水面上,看著它們像倒帶的重覆這個過程一遍又一遍……
7天的旅程,只有中間2天有機會下水,船長依據虎鯨群體是否穩定停留,來決定要不要放下橡皮艇尾隨虎鯨。這兩天的經驗完全不同,第一次的接觸,是一群虎鯨聚集在峽灣岸邊水深約15米以內的淺海,圍捕鯡魚。這群虎鯨非但不怕人,而且還有好奇心,不但在水下游向我叫了一聲打招呼,還會以立泳鼻子朝上的方式浮出水面看我們:
向我打招呼的虎鯨影片
拍攝鯨豚,必需反應靈敏,隨時注意四面八方,不能使用閃燈以免驚嚇。因此建議以連拍追焦、高ISO的方式有效提升海面下暗淡的光線、設定快門優先不低於1/60s,無論順光或背光,皆能正確曝光,增加拍攝成功機率。最好在相機防水殼上加個GoPro或TG-Tracker錄影,一舉兩得,精采畫面分秒不漏失。當然以上只是建議,各人需自行評估調整。
第二次的虎鯨遭遇就更是人品爆發了,根據船家的經驗,還是第一次看到。當天天氣晴朗,一早船長監聽跟蹤一艘捕魚船,追到時已經到了一個峽灣,正在圍網捕捉鯡魚,上百隻海鳥正在上方盤旋伺機而動。我們Malmö號靜靜的離漁船大約500公尺的地方觀察,從望遠鏡裡,已經看到至少有一群虎鯨圍繞在旁邊,捕食漏網之魚。水面呼出的水氣,被斜射的冬陽染成金黃:
由於不能靠近捕漁船,我們一直在遠處等待,靠著船舷邊拍攝這船長口中夢幻的場景。連我們大廚都放下鍋鏟拿起相機猛拍,就是因為在這恒久等待下水的二個小時之間,數以百計的虎鯨家族,小至3、5隻,多至10多隻一群,從大海四面八方,是真的「四面八方」向漁船的方向衝。一群群的虎鯨從Malmö號旁呼嘯而過,一點也不誇張,看得我手拿600mm大砲張張爆框,裝不下我的畫面而扼腕捶胸。在這種大混戰的場面,自然不適合下水。直到虎鯨漸漸散去,我們才乘著橡皮艇,攔截準備返航的虎鯨。當然,水下畫面一定是一群群的虎鯨家族,數量之多畫面叫人震撼:
後記:
這趟虎鯨之旅,的確不同於其他潛旅,回到特羅姆瑟,我們又上山等個天色尚未全暗,城市燈光卻已亮起的三點半,拍下這張城市全景,可惜雲多看不到極光哈哈。建議想要前往的朋友,提前多做準備。
相關資訊:
1挪威克朗當時約3.6台幣,物質水準約台灣的2~3倍。特羅姆瑟當地郵局就可以換匯。
飛機由桃園機場─曼谷─奧斯陸,轉國內航班至特羅姆瑟集合,托運30公斤以內。
主辦單位:Ocean Geographic Society
票務:文山旅行社─小歐Shila Ou
衣物:Forth Element Arctic系列、乾衣內裡上衣、乾衣內裡長褲、XEROTHERM發熱上衣、頭套、毛帽、脖圍、毛襪、面鏡、呼吸管、蛙鞋
裝備:三角架、Canon 1DX II、EF 11-24 F/4L USM超廣角鏡、EF 24-70mm F/2.8 L II USM、EF 600mm F/4L IS II USM、Seacam 防水殼、Seacam Superdome ????240、Seacam Seaflash 150D、Keldan Video 8M CRI、DJI Spark
贊助商:Grip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