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當流冰遲到,我們依然潛入那片冰海——知床冰潛之旅

當流冰遲到

這是我第四次參加北海道知床半島的流冰自由潛水冰潛活動。初次見到流冰是相當震撼與新鮮,但這次的心境顯然不同。知床的白色冰海已是每年夏天都會想念的景色,這趟再次前往旅程,與其說是挑戰,不如說是一次回訪,一場與流冰的一年一會。

然而,這次——流冰遲到了。

出發前一週,日本主辦方通知我們,今年氣候異常,往常1月底附近就會到的流冰,到現在還不見蹤影,打破了數十年來的最晚記錄。由於流冰尚未抵達,因此這次無法像往常一樣,走到冰面上鑿洞進行潛水,預計只能在岸邊潛水。部分人因此取消行程,但對我而言,已經來過三次,這次或許能見證不同的景象,仍然決定前往。

日本氣象廳流冰預報
2/13的流冰預報

上圖的流冰預報顯示,2/13時流冰還沒抵達網走與知床半島。有興趣追蹤流冰動向,可以參考日本氣象廳網站

流冰接岸:從空蕩蕩到白茫茫

抵達知床半島的第一天,海面上幾乎沒有流冰。與過去幾次一踏上知床便能看見海面上的白茫茫景象不同,這次的海面出奇地空曠與蔚藍,彷彿季節還沒進入冬天,相當不習慣。

但變化來得比想像中快。第二天一早,就接到港口飄來流冰的消息,而當我們到海邊時,港口內已經是聚滿了流冰。這是我從未親眼見證過的流冰接岸——一夜之間,原本深藍色的海面被潔白的浮冰覆蓋,仿佛時間突然切換到了另一個季節。

以往的三次冰潛經驗,當我抵達知床半島時,流冰早已佈滿整片海域,從未讓我有機會親眼看見它從無到有的變化。這次的經歷,雖然與過去不同,卻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流冰的流動性,也更意識到它的脆弱。

知床宇登呂港口
2/18 知床宇登呂港口景象
知床宇登呂流冰接岸
2/19 知床宇登呂港口景象
知床宇登呂流冰接岸
2/20 知床宇登呂港口景象
知床宇登呂流冰
2/21 知床宇登呂港口景象

流冰沐浴與桑拿帳篷

雖然流冰是及時抵達了,但由於還需要幾日讓海面結凍成一片冰原,才能走上海面鑿洞冰潛。因此,這時我們只能在岸邊附近挖洞,泡在冰水中體驗流冰冰水的洗禮。海水的溫度大約在-2度上下,穿著5mm的防寒衣可以在冰水裡待一會。雖然有防寒衣,但同行的朋友覺得不過癮,最後一天乾脆脫下防寒衣,挑戰泳衣冰潛。

跳入水中的瞬間,刺骨的寒意襲來,不只是冷,而是痛,每一寸肌膚都在尖叫著,在水裡待個幾十秒已差不多是極限。

流冰潛水

還好,今年主辦方特別準備了一項新的設施——桑拿帳篷。透過裡面的柴火爐與淋上冰雪產生的蒸氣,帳篷裡溫度可以高達50-60度,讓大家在跳入冰水中後,能直接進去取暖。也因為有桑拿帳篷可以回溫,朋友們每次泡完在帳篷暖和之後,就說要再出來嘗試一次,最後足足嘗試了三次泳衣冰浴。從極寒到極熱的對比帶來某種強烈的愉悅感,這種冷熱交替的體驗,讓整個今年冰潛活動變得更完整有趣。

泳衣流冰潛水
泳衣流冰潛水
桑拿帳篷
岸邊搭建的桑拿帳篷

冰浴健行:在雪地中裸身行走

除了冰潛,我們這次還嘗試了在知床公園冰浴健行。如果你聽過「冰人呼吸法」,那應該就對這種活動不陌生。先是正常穿著開始健行,當走了一段路程,身體開始發熱後,大家脫掉大部分衣物,配合著呼吸繼續在雪地中行走。

意外地,沒有想像中的寒冷。當身體產生足夠的熱能後,在雪中赤膊行走反而有些舒暢感。但有一個重點,四肢一定要有保暖──你可以不穿衣服,但一定要有手套襪子。

如果你想認識更多關於「冰人呼吸法」與可能好處,可以參考文恩.霍夫(Wim Hof)的《冰人呼吸法, 我再也不生病》這本書。

知床半島雪地健行
知床半島雪地健行

流冰是即將消失的風景嗎?

今年流冰大遲到,但是幸好數量還算不少。當我們離開時,流冰的數量仍在增加,回到我記憶中的白色冰原景象。後來幾天,日本團隊也真的完成鑿洞進行冰潛。

雖然這次沒有嘗試到真正的冰潛,但大家仍然慶幸自己來了。見證流冰接岸的奇景,體驗桑拿帳篷與冰浴健行,這些都是過去三次未曾經歷過的事。這趟旅程,不只是回訪,也是一場對環境變遷的深刻體悟。不知道流冰未來還會存在多久,但此刻,知床這片流冰,依然美得讓人感動不已。

如果妳對2026年冰潛有興趣,請關注女子的海Instagram未來的冰潛活動訊息。

更多照片

陳昱蓉流冰冰潛
知床半島流冰
離開時的海面流冰景象
知床半島
知床國立公園
知床蝦夷鹿
知床蝦夷鹿
知床蝦夷鹿
知床流冰
知床流冰下的景象
流冰下的景象
流冰冰潛
知床流冰冰潛
北海道野生狐狸
北海道野生狐狸
知床半島
2025/02/18 流冰抵達前的景象
知床流冰
前一年2024/2 的流冰景像

延伸閱讀

北海道冬季自駕旅行:從知床流冰到釧路濕原,探索不一樣的道東

知床流冰冰潛|完成冰潛的夢想清單

冬日潛水企畫:獻給不知死活去冰潛的你們

走入白色北海道:冬季露營車自駕之旅

格陵蘭鯨追尋之旅(上)|北極的極地領主


王 文彥
王 文彥

有五台以上的相機,家中四個兄弟姐妹、角落有三隻發霉的小號、出版過兩本攝影集。著有《轉風──和蘭嶼交換時間》、《時光封塵•哈瓦那》、《Whie Trip, Lonely Ro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