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海獵人到海豚外交,謝新曦潛出人生的厚度
文/Stella Tsai 攝影/王文彥
海面陽光閃爍,水下十公尺深處,一條魚停下來,好奇地望著眼前這位不速之客。謝新曦沒有立即出手,而是靜靜看著魚,「今天這條魚,要煎還是清蒸呢?」他微笑著回憶某次海獵的故事,那是第幾次潛水?他自己也數不清了,一星期最少有3-4天提早下班往海裡去。算上今年,水下人生就快滿一甲子。
臺灣第一批海獵人
前陣子剛從綠島潛水回來,謝新曦聊起各地海域熟悉如後花園,年輕時創辦的中華潛水公司還在營業,小小的辦公室裡擺滿國產自製的潛水用具與浮力背心(BCD)。陸地上的謝新曦今年剛滿90歲,聊起潛水故事依然如青年,水下的他時光彷彿凝結,感受不到歲月的痕跡,只有經驗的豐厚累積。
那是1966年初,30出頭的謝新曦熱愛打獵,因緣際會下認識了駐臺美軍協防司令部鮑連德少校,語言不通的兩人,靠著三句臺語的電話約定——「禮拜幾?幾點?司機來接嗎?」就這樣相偕跑遍全臺獵場,建立了一段深厚的打獵情誼。直到1967年楊森將軍推動禁獵,鮑連德少校改揪謝新曦往林口打飛靶,後來又改揪他往水下去,穿著蛙人裝備下海獵魚。當兵時聽太多蛙人部隊與共軍水鬼故事的謝新曦,起初是抗拒的,直到華裔德國人諾達爾在1967年10月16日成立臺灣第一個「台北潛水俱樂部」,同年聖誕節,鮑連德送來兩大箱聖誕禮物,滿滿的潛水裝備鼓勵他一起加入潛水俱樂部,就這樣,謝新曦成為臺灣第一批受訓的潛水員。
台北潛水俱樂部可不只是教人潛水,更是全方位的水中生存技能磨練,是現代人難以想像的嚴格與紮實。整整三個月的密集訓練,內容從器材認識與使用、潛水技巧,到潛水醫學、危險生物辨識與水下求生等,每一樣都必須精通才能通過考核。謝新曦憶起考試最難的一項「自由上升」,在水下十公尺處拔掉調節器二級頭,無氣,以剩下的一口氣吐氣緩慢上升,速度必須控制在一秒不能超過一尺。「動作必須標準,速度也要控制非常精準,才不會得空氣栓塞症。」三個月的訓練養成了謝新曦往後的潛水風格,紀律、精準,與耐力,他笑說那個年代學潛水的人都是為了打魚,卻也因此而訓練出一批懂海、敬海,也總是能安全下潛與返航的海獵人。
一條命的惻隱之心,改寫臺灣的海豚保育史
學會潛水、成為海中獵人後,謝新曦親眼見證了臺灣四周海域的魚量變化,尤其是底棲性魚類,「起初魚看到我們並不害怕,那時期打魚很容易。兩年後就不一樣了,一聽到我們下水的聲音,魚就跑得不見人影。」漁獵了幾年,1973年一次小琉球潛水,他眼見漁民用鏢槍鏢了一隻海豚,繩子綁在尾巴上一路拖回碼頭,看著充滿靈性的海豚奄奄一息,身上的傷口流血不止,點燃了謝新曦的惻隱之心。在他眼中,聰明可愛的海豚充滿靈性,尤其臉部永久的笑容,這樣的生命未必只能成為盤中飧。
他主動走進漁業署提案,希望能申請保育海豚的經費,承辦鯨豚業務坦言鯨豚的經費多落到教授的研究計劃,輪不到民間去做保育工作,甚至是規範海豚的獵殺。資源有限,漁業署待處理的事情還在排隊,短期內顧不及他的理想。他輾轉又聯繫到香港賽馬會,親自飛去向正在籌備香港海洋公園的香港馬會相關人員說明想法,以資源交換的概念,讓可表演的海豚留下,其餘母子統統送回海中放生。英國人喜歡這個構想,同意由謝新曦供應定量的海豚表演者為交換,支持他的海豚保育計畫,就這樣促成一次長達六年的經費資助。

得益於黑潮,臺灣每年都吸引許多鯨豚前來覓食與棲息,彼時沿海地區海豚捕獵頻繁,謝新曦親自走訪全臺魚市場,尋找海豚捕獵最密集的地區,最終在澎湖沙港和當地村民達成協議,買下該年度村裡預計捕獵的海豚數量,交換以人道箱網抓進的30條健康海豚,其他一律放生。這每批健康的海豚會先經過21天的檢疫,再由謝新曦親自空運護送至香港海洋公園,成為水族館的海豚明星。
這起由民間主動發起,透過跨國協作交易阻止漁民對海豚的獵殺,直接改變了早期澎湖漁民的捕獵傳統,更終止了每年近千條的海豚濫殺,成為一次罕見的跨國動物保育行動。謝新曦與香港賽馬會的合約在六年到期後,適逢法國馬賽大學的聲納教授到港尋求購買海豚,再經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的引進,輾轉找上謝新曦,延續了海豚保育計畫的經費挹注,讓這批以人道箱網圍捕的健康海豚,持續為臺灣促進「海豚國民外交」。
回憶這段往事,謝新曦感慨地說,在那個訊息傳遞不發達的年代,禁令並不能真正阻止捕獵行為,他所做的僅是資源運用,以節制捕獵來交換大量的濫殺,除了保護海豚,也同步維持海洋生態的平衡。如今他的辦公室裡依然掛著1987年成立的「中華海豚潛水俱樂部」招牌,他也始終記得香港海洋公園開館那年,他受邀進入水族箱與海豚相會,下潛時,那些他曾悉心照顧過的海豚不但記得他,還能回應他的手勢。曾經守護過的生命不但活下來,至今依舊在他的記憶裡持續游動,閃閃發光。

「知道怎麼潛下去,就要懂得怎麼出來。」
曾經出版《浮潛與水肺潛水》一書的謝新曦,將他40年來的潛水經歷,從潛水裝備、浮潛技術,精細解說各種潛水病、潛水醫學與安全潛水的觀念等,如參考書般詳細書寫記錄下來。如同年輕時拼盡全力尋找資源來完成海豚保育,如今的他也為了傳遞正確潛水知識,責無旁貸的付出行動。
「潛水近60年來,我可以自豪地說,從來沒有因為潛水病進過高壓艙。」說著這句話的謝新曦,語氣不是驕傲,而是對海的敬畏所養成的自律與堅持。他認為潛水是一種與海洋共存的生活方式,「知道怎麼潛下去,就要懂得怎麼出來。」
如今中華潛水公司開發的各式潛水產品,原先計劃在國內自產自用的器材,因品質優異而數度被國際潛水公司出口銷售,成為臺灣第一家外銷國際的潛水器材。而這些器材,都是謝新曦潛遍世界各地超過100處潛點,所累積鑽研改量而來,最適合潛水人的器材。此外,他也從不將健康視為理所當然,總是在醫生發現問題前,主動覺察身體的不對勁,將「預防醫學」視為對待身體的基本觀念。第一代潛水員訓練帶給他的觀念至今仍刻在血液裡,「潛水長久的關鍵不是高超的技術,而是守規矩,懂身體。」察覺身體的反應,持續不間斷地觀照身體並與之對話,正是謝新曦至90歲依然能被大海接納,安全下潛的關鍵。
直至採訪前一週,謝新曦的潛資依舊在累積,與海建立的關係依然在書寫,在每一次下潛、吐氣與上升的節奏裡,好好記在他的身體裡。


延伸閱讀:
讓痛苦過去 絕美深潛漫舞|專訪《AMA》Julie Gautier
推薦商品
-
CDMAX x 男子漢的浪 自由潛水低容積防霧面鏡
價格範圍:NT$1620 到 NT$1782 -
TRUDIVE【黑潮系列】Passport 女款潛水夾克(1.5mm)
NT$5800 -
Zulupack Nomad 35L 戶外旅行防水背包
原始價格:NT$4160。NT$3536目前價格:NT$3536。 -
Official Secrets 水下機能帽/防曬潛水帽
NT$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