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口鯊事件系列報導之三】巨口鯊禁捕,我們一切祝福
這次從動社在網路上發動民眾向漁業署與海保署抗議,到漁業署發佈禁捕公告,時間僅短短一個月。民眾能因為多一些物種得到保育,而更尊重海洋嗎?
這次從動社在網路上發動民眾向漁業署與海保署抗議,到漁業署發佈禁捕公告,時間僅短短一個月。民眾能因為多一些物種得到保育,而更尊重海洋嗎?
針對巨口鯊禁捕可以提出許多疑問,台灣的巨口鯊很多?有台灣漁民專捕巨口鯊?還有最重要也最難以回答的,巨口鯊是瀕危生物嗎?
七月初,動社發佈《巨口鯊科學研究彙整報告》,禁捕與否仍眾說紛云。漁業署接著預告禁捕巨口鯊,轉眼間九月禁捕即將上路,本文將從世界上第一尾現身人世的巨口鯊說起,我們先認識巨口鯊吧。
越來越多防曬產品標榜「珊瑚友善」或「海洋友善」,那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可以怎麼分辨呢?
基隆市體育休閒推廣協會跟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主辦深潛海廢鬥士活動,除了邀請水肺潛水員,這次活動特別開放自由潛水員一起下海,撿起珊瑚礁區的垃圾。
潮汐資訊,通常是潛水員比較容易忽略的,但潮汐對於潛水計畫不重要嗎?
「柏楊,海洋吸塵器的概念很好,為什麼不把它移到河川來,攔截從陸地流出來的垃圾呢?」
11月的初秋,在基隆和平島公園的潮間帶上,一群小朋友與大人在講師的帶領下拿著紙筆與研究框、腳穿膠鞋,開心地在濕滑的地表上忙碌著
跟所有水下運動一樣,自由潛水有可能發生意外、引發疾病,透過保險「轉移風險」的概念,讓事故發生後的醫療、身故、失能支出,獲得妥善的理賠跟照顧。介紹和自由潛水相關的保險,並簡介自由潛水職業會需要注意的意外險事項。
台灣有一群,休閒時特別熱愛海洋資源的人,他們是釣客、漁獵者、是海裡的獵人。看著魚群的變化、海洋垃圾的增加,他們是最有感的人。